正文 第20章 調整表達方式,說話以理服人(1)(2 / 3)

李萍在一家工廠人力資源部做主管的時候,廠領導為了使工廠迅速發展,重新安排了在崗人員。其中一位女職工因此鬧情緒,說廠長有意整人,還要求廠長立即給她辦病休手續,說要吃勞保。廠長給她講道理,她一句也聽不進去。這天,她又來找廠長鬧,李萍叫住了她:“大姐,咱姐妹關係不錯,來,到我那兒坐坐,有幾句貼心話我想和你嘮嘮。”

這位女職工一落座,就如數家珍地將她的“理”抖了一遍。話中隻有一個意思,廠長將她由傳達室調到車間是在有意整她。

聽完這位女職工的話後,李萍開導她說:“大姐啊,你說廠長整你,我看可能是你多心了。廠長初來乍到,和咱無冤無仇,咋會整你呢?這次精簡,機關下去20多人,你們傳達室也下去了3個人,不隻你一個。我看廠長絕不是和哪一個人過不去。要說呢,這些年你在傳達室工作輕車熟路,乍一下到車間勞動,肯定比在傳達室要累。可話說回來,累也不是光咱一個。就說新廠長吧,已經50多歲了,比你還大幾歲,不也照樣下車間去幹活?他圖啥?再說,精簡後,傳達室由5個人減少到2個人,2個人幹5個人的活兒,肯定也不像以前那麼輕鬆了。你說是不?咱下到車間後,幹活雖然累點,可是多幹多得,這不比在傳達室裏拿那幾個死工資強嗎?”

李萍一邊說一邊觀察著這位女職工,發現她臉上的陰雲已經逐漸消失了。李萍繼續說道:“大姐啊,如果你因一時生氣而吃勞保,那就太不合算啦!你今年48歲,差兩年就要退休了。如果你現在吃勞保,那退休後的工資隻能拿70%,這不吃了大虧嗎?你想想,咱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就差這麼幾天就熬不下來了?常言道‘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我看你不如把這個尾巴續好,給大家留個好想頭兒,自己也不吃虧!大姐你思謀思謀,我說得對不?”

這位女職工的臉上當即露出了笑模樣,拉住李萍的手激動地說:“你算把你傻大姐給說醒了!人在事中迷,就怕沒人提。我這最後一步差點邁砸了!我聽你的,明天就下車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際關係的複雜化,單憑那三寸不爛之舌,已不足以說服他人了,在說服過程中,還應加入事實作為論證依據。

現代人,感性化的占少數,多數人都比較理智,在對自身利益不利的情況下,是不會被說服的。所以,這就要求說服者在規勸別人時,一定要用事實說話,以道理來使他人信服。

3.抓住時機,謹慎說話

在說服他人的時候,要把話說得在情在理,而且是對其有利而無害,這樣才能夠打動人心。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求人們抓住適合的時機,說話要謹慎。特別是在向上級領導進言時,更應注意這點,否則會影響效果,招來禍端。

南唐初期,由於苛捐雜稅繁重,百姓食不果腹。許多大臣紛紛向烈祖進諫,希望能夠減輕百姓負擔,結果均無功而返。

一天,國內四處皆下大雨,而京城內仍然陽光四射。烈祖問群臣:“外地都下了雨,為什麼唯獨京城不下雨呢?”

大臣申漸高一聽,覺得進諫的機會到了,於是張口說道:“因為雨怕收稅,所以不敢人京城。”

烈祖聽後,當即明白了申漸高的言外之意,大笑一陣後,降旨減稅。

《觸龍說趙太後》一文中,觸龍遊說趙太後的過程可謂言語精妙,諫言無可反駁。

趙太後剛剛掌權,秦國便大舉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要求趙國把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否則拒絕救援。盡管大臣們紛紛勸諫,趙太後仍不肯答應齊國的要求。見大臣們沒完沒了地前來勸諫,趙太後幹脆明確地說:“誰再來勸我把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我就把唾沫吐在他的臉上。”

左師觸龍聽聞此事後,希望麵見太後,太後氣鼓鼓地等著他的到來。

觸龍一路小跑來到太後跟前,謝罪道:“老臣腳上有病,不能快步行走。已經好久沒有見您了,擔心您的身體欠安,所以想來看看您。”

太後道:“我的身體狀況是不好,要借助車子才能行走。”

觸龍繼續問:“飲食沒有減少吧?”

太後道:“隻吃些稀飯罷了。”

觸龍說:“我最近特別不想吃東西,於是每天勉強散散步,走上三四裏路,這才勉強增加了些食欲,身體也逐漸有了起色。”

太後說:“我不行啊。”此時,太後的怒色已經減緩了許多。

觸龍又說:“我的小兒子舒祺,年齡最小,很不成器。我已經老了,很是疼愛他,希望他能當一名保衛王宮的衛士。我冒死把他托付給您了。”

太後答道:“好吧。他多大了?”

觸龍道:“15歲了。雖然他還小,但是我希望在臨死前把他托付給您,這樣我死也瞑目了。”

太後問道:“男人也寵愛自己的小兒子嗎?”

觸龍答道:“比女人愛的程度更深啊!”

太後說:“其實女人也十分疼愛小兒子。”

觸龍說:“我自認為您對燕後的愛,要超過對長安君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