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遭遇窘境莫慌,妙語擺脫尷尬(3)(2 / 3)

基於口誤造成的後果有時會嚴重,在口誤產生之後,一定要用好腦子,選擇適當的言語給予補救,挽回自己的麵子。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人,他們認為及時糾正、彌補自己的口誤是懦弱的表現,所以他們寧願繼續錯下去,也不會承認自己的失誤,因而落得慘敗的下場。

1976年10月6日,美國專門為總統的選舉舉辦了一次辯論會,美國福特總統和卡特共同參加此次選舉活動。福特總統在《紐約時報》記者馬克斯·佛朗肯關於波蘭問題的質問下,作了“波蘭並未受蘇聯控製”的回答,並強調了“蘇聯強權控製東歐的事實並不存在”。

福特總統的回答出現了明顯的失誤,當時馬克斯·佛朗肯及其他很多記者立刻提出了質疑,反駁他的解釋。起初,馬克斯·佛朗肯的反駁語氣還比較委婉,他想給福特一次改正失誤的機會。

馬克斯·佛朗肯說:“向您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從您的回答中,我可以理解為您在肯定蘇聯沒有把東歐化為其附庸國?也就是說,蘇聯不是憑軍事力量壓製東歐各國的。”

然而,明智的人會立即彌補自己的口誤,承認自己的過失並偃旗息鼓,可是福特總統卻沒有這樣做,他覺得自己身為一國總統,當著全國的電視觀眾認輸,是不明智的做法,於是他決定繼續錯下去,結果他為那次口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選舉辯論會結束後,各電台、報紙、雜誌都刊登這次電視辯論會的內容,並對福特的失策作了詳細的報道,他們不由得問:“難道福特總統是個不打折扣的傻瓜嗎?為什麼他要像驢子一樣頑固不化呢?”卡特也再三強調了這個問題,使得福特的口誤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大凡聰明的人不會在口誤麵前強詞奪理,他們會欣然承認自己的失誤,並及時給予補救。或許在別人還沒有發現他們的口誤時,就用長篇大論的真理將自己的過失埋葬了。不但為自己爭得了麵子,還讓他人為其豁達的胸懷欽佩不已。

與福特總統相比,裏根的表現更加出色。

有一次,美國總統裏根去訪問巴西,出於旅途中各方麵的原因,在歡迎宴會上,他卻出現了一次嚴重的口誤,他說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我能訪問玻利維亞感到非常高興。”

當他講完這句話後,在場的許多人都在竊竊私語,裏根的助手在一旁提示他出現了口誤,裏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連忙改口道:“很抱歉,前不久我們訪問過玻利維亞。”

事實上,他並沒有訪問過玻利維亞,可是為了彌補自己的口誤,而撒了一個小謊。在場的所有人,都還沒有明白裏根的真正用意,而他那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已經淹沒了他的口誤。這種彌補口誤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為自己留住了麵子。值得強調的是,出現口誤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發現,不失時機地用巧妙語言加以彌補,否則等他人都注意到你的口誤後,再想化解難堪就不那麼容易了。

通常情況下,彌補口誤有以下三種方法值得人們借鑒:

(1)轉移法

所謂轉移法,就是把說錯的話轉移到別人頭上。例如:“這是某些人的觀點,而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樣一來就給自己彌補口誤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即使別人意識到了你的這一過失,可你這麼一說,對方也不能抓住你的“尾巴”不放,因為你說的並沒有錯。

(2)轉折法

所謂的轉折法,意思是說不要在出錯的地方繼續糾纏下去,迅速將錯誤言辭撇開,避免越陷越深,然後再在錯誤言詞後麵接上一句:“然而正確說法應是……”或者是“我剛才那句話還不夠完善,還應加以補充……”這樣一來也就將口誤甩到了一邊,取而代之的是你正確的言論。

(3)意思延伸法

意思延伸法就是說,將錯誤的意義延伸為其他的含義。當你意識到自己發生口誤時,索性將錯就錯,然後把你原先錯誤的意思轉變成其他的含義,讓它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你修改錯誤含義時,一定要選用適當的言辭,小心弄巧成拙。

說話出現口誤是不可避免的,在處事過程中,最好不要出現這樣的錯誤,或者說降低這種錯誤出現的頻率。如果不慎出現口誤,也不要為此而擔驚受怕,動動腦筋想出最巧妙的語言給予彌補就可以了。

10.調侃自己。消除隔閡

自嘲的好處很多,比如,可以用自嘲的方法給自己搭建台階,這樣不但能使自己擺脫困境,還可以維護自己的自尊。不過,在采用“自嘲”的說話方式時應注意場合、把握時機,否則不但下不了台,還可能使自己更加難堪。

自嘲要審時度勢,見機行事,絕對不能胡亂使用。此外,對待自嘲者必須端正態度。因為,自嘲中包含著自嘲者強烈的自尊心,之所以自我嘲諷目的是為了緩解談話氣氛,擺脫尷尬的束縛。那麼,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自嘲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