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遭遇窘境莫慌,妙語擺脫尷尬(2)(2 / 3)

推銷要按照一個非常嚴謹程序運行,隻要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可能破壞一次交易。推銷時出現“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狀況也時有發生。這時,你可以巧借第三者的口,表達自己的目的,這種方法很可能使推銷順利進行下去。

用什麼方法借人問話,借什麼人問話是借他人之口問己之話的關鍵所在。具體該怎樣讓別人幫自己問話呢?不妨參考如下幾點:

(1)借親人之口,傳己之事

數學家陳景潤與愛人相識時,雙方互有好感,都有結為百年好合之意,但出於矜持雙方又都不願將各自的心意說出口。聰明絕頂的陳景潤巧借父親之口,問了自己想問的話。

一天,陳景潤與心上人在研究某一問題,這時收到了父親的一封來信,信中提到:“我知道你和她戀愛很久了,你們什麼時候結婚呢?”陳景潤把信拿給身邊的心上人看後,一對有情人終於結成了夫婦。

陳景潤巧借父親的口問出了自己心中的問題,這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用到。

(2)借上級之口,傳己之事

工作中,與一些囂張的同事共事是在所難免的,那些人在同事麵前頤指氣使,隻有在領導麵前才肯收斂鋒芒,與這類人打交道時,如果以自己的名義向他提要求,很可能碰一鼻子灰,此時,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借上級的口來問自己想要知道的事。

例如:出於工作需要,你要向李經理了解某個項目的進度,恰巧李經理是一個善擺高姿態的人,在同事麵前喜歡擺譜,在領導麵前卻非常謙遜。與這樣的人共事時,你不妨這樣說:“李經理,總經理讓我問你某項目進行到哪個階段了?”這樣一來,他不得不耐心回答你的問題了,你也不至於因他那傲慢的模樣而生氣了,因為你是以總經理傳話者的身份與他交談的,即使他再不願意與你交談,迫於領導的壓力,也不敢怎樣了。

雖然借上級的口問自己想問的話,如:“組織對這一問題很重視”“某領導認為這一問題非常值得研究”等,聽上去有些打官腔的味道,但卻是懲治傲慢同事的殺手鐧。

(3)借陌生人之口,傳己之事

秘書小楊隨總經理外出談判,司談判持續了一個星期仍然沒有結果。小楊想知道談判究竟進行到何種程度才能返回,可她又不好意思開口問。於是,她靈機一動對總經理說:“王總,剛剛服務台小姐打來電話,說她們新添了預訂機票的服務項目,問我們是否需要。您看我們現在需要回複她們嗎?”總經理低頭想了一下,回答道:“你問問她們能不能給我們訂後天的機票。”這樣一來,小楊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做好了返程的準備。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自己不便直截了當地詢問,如果不顧一切地將疑問拋出去,很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當遇到某些事自己不方便問,但身邊又沒有其他人的口可借時,也可以借陌生人的口來問自己想知道的事。

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可能遇到一些難為情的事,如,向醫生谘詢一些令人難以啟齒的問題時,可以這樣說:“醫生,您看我朋友的病可以痊愈嗎?”“我同事請我代問一下……”這種問話方式,可以減輕人們的心理壓力。

(4)借“大家”之口,傳己之事

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存在這樣一類人,當某人向他詢問一些比較複雜的工作,或比較深奧的學術問題時,他總采取避而不答的態度,遇到這樣的人時,可以采取這樣的提問方式:“大家都想了解一下……”“您能不能給大家解釋一下?”“我代表大家向您請教……”

一般人都會認為凡是“大家”提的問題都是比較重要的,如果能做出合理的解釋,就可以在公眾麵前塑造好自己的外在形象。所以,借用“大家”的口發問,往往比較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細心人不難發現,記者在采訪某一公眾人物時,比較喜歡借“大家”的口問自己想知道的事。這就給被采訪者製造了一個假象:這是大家希望知道的事情,我隻是代為傳話而已。

借人口中言,傳己心腹事是說話的一大技巧,運用得當能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反之,則可能得罪人。

7.含糊其辭,擺脫窘境

自古有雲:“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這句話應用到現代社會的經商、談判中實在妙不可言。原本膽大如牛,卻表現得膽小如鼠;原本足智多謀,卻表現得寡言訥語。目的隻是為了借助糊塗的語言和行為擺脫窘境,獲取平安。

劉備在許都時,漢獻帝按照曹操的要求封他為左將軍。當時,車騎將軍董承受女婿漢獻帝之托,攜衣帶詔與劉備密謀。曹操為人狡猾奸詐,劉備處處顯得謹慎,不敢有絲毫放縱之處。

一次,曹操與劉備在喝酒的時候談起了天下英雄。曹操問劉備誰可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小心應答。

劉備說:“淮南的袁術,兵多糧豐,可以稱得上英雄嗎?”

曹操笑著說:“我視他如塚中枯骨,早晚一定將他擒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