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遭遇窘境莫慌,妙語擺脫尷尬(2)(1 / 3)

倘若能將自己的一副好口才用在談判、辯論場合上是可以的,但有些事情,完全不用你去辯論,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你隻需要靠智慧說幾句軟話打破僵局,給彼此一個台階就可以了。

5.弦外有音,問題容易解決

含糊不明了的話語或回答之詞,意在讓別人去理解其弦外之音,能夠達成共識最好,不能共識也不會因彼此意見上的分歧發生矛盾或口角。

西漢成帝專寵趙飛燕時,許皇後和班婕妤逐漸失寵。為了能夠做皇後,趙飛燕誣告許皇後、班婕好二人在後宮用巫術詛咒成帝。成帝大怒,很快廢除了許皇後,然後審問班婕妤。班婕妤回答說:“我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上天還不曾為一個品行端正的人賜福,一個作惡的人還想企盼上天賜點什麼嗎?如果鬼神顯靈的話,即使我有惡毒的祈禱,相信他們也不會滿足我的願望;如果鬼神不顯靈的話,我何必要向其祈禱!”

成帝聽了她的話後表示認可,於是赦免了她,並賞賜給她百斤黃金。

使用一些模糊性語言,可能會令許多人費解,但是當事人自然能心領神會,對你的言外之意加以思考。

一次事故中,主管生產的副廠長老馬左手指受了傷被送往醫院治療,廠長老了來病房看望時,談到車間小吳和小齊兩個年輕人技術水平較強,但組織紀律觀念較差,想讓他們下崗。老馬當時沒有表態,隻是突然捧著手“哎喲哎喲”大叫。丁廠長忙問:“疼了吧?”

老馬說:“可不是,實在太疼了,幹脆把手鋸掉算了。”

老丁一聽忙說:“老馬,你是不是疼糊塗了,怎麼手指受了傷就想把手給鋸掉呢。”

老馬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有時候,我們看問題,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麵而忽視了另一方麵。老丁,我這手受了傷需要治療,那小吳和小齊……”

老丁一下子聽出老馬的“弦外之音”,忙說:“老馬,謝謝你開導我,小吳和小齊的事我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老馬把手有病需要治療類比人有缺點需要改正,進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結合起來,不僅沒因直接反對老丁傷了和氣,而且維護了團結,成功地解決了問題。

在一次集體活動中,領隊帶著隊伍風塵仆仆地趕到了事先預定的旅館。不料,旅館員工告訴他們說,由於某方麵原因,原來訂好的套房(有單獨浴室)裏沒有熱水。為了解決此事,領隊約見了旅館經理。

領隊:“對不起,這麼晚還把您從家裏請來。天這麼熱,大家渾身是汗,不洗澡怎麼行呢?何況我們預定套房時,說好供應熱水。所以,隻好請您來解決這個問題。”

經理:“我也沒有辦法。鍋爐工回家去了,沒有人放水。我已叫人開放了集體浴室,你們可以去那洗。”

領隊:“是的,我們可以到集體浴室去洗澡。不過,話要講清,套房一人一晚50元,是有單獨浴室的。現在到集體浴室洗澡,那就等於降低了服務水平,我們隻能按照統鋪標準付費,每人少付15元。”

經理:“那不行!”

領隊:“不行就得給套房浴室供應熱水。”

經理:“我沒有辦法。”

領隊:“您一定有辦法!”

經理:“你說有什麼辦法?”

領隊:“您有兩個辦法,一是把失職的鍋爐工召回來,二是您可以給每個房間拎兩桶熱水。當然我會配合您的,勸大家耐心等待。”

這次交涉的結果是,旅館經理派人找回了鍋爐工,套房浴室在40分鍾後都有了熱水。

在社交談話中有很多訣竅,比如預備幾個有趣的題目,侃侃而談,但言辭須含糊,含糊到隻有當事人才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這樣就能夠在不動聲色的情況下達到說話的目的。

6.借人之口,傳己之事

有些話借助第三者的口來說,往往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某些特殊情況下,一些問題自己不方便開口詢問,但又不得不問,這時如果能借別人的口問自己的話就再好不過了。這樣不但不會得罪人,還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推銷過程中,經常要與陌生人打交道,由於不了解客戶的脾氣稟性,很可能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借人口中言,傳己心腹事,是很容易促成交易的。

現代社會,人們的思想越發複雜起來,在推銷產品時許多人利用第三者去消減客戶的防範心理。

一位保險推銷員帶著朋友的介紹信,來到一位作家家裏推銷保險。相互寒暄一陣後,推銷員就展開了進攻,他說:“能夠見到您真是榮幸之至,我的上司是您的忠誠讀者,非常敬佩您,叮囑我若拜訪閣下,務必請您在這本書上簽名。”說罷,從公文包裏拿出該作家最近出版的一部著作。於是,該作家不由自主地對推銷員產生了好感。其實,上司的仰慕和簽名不過是推銷員找的一個借口,目的是消除該作家的防範心理,拉近彼此距離,是促成交易的一個手段。

一般情況下,人在被恭維、誇獎後,虛榮心便得到了滿足,思維一直處在陶醉狀態之中。此時,會身不由己地任憑他人擺布,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這種推銷手段,確實令人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