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時很容易遭遇窘境,這時候需要的是冷靜,迅速地考慮如何應對,如何以妙語擺脫尷尬。能夠掌握這項藝術的人。便可在應對各種場麵時,做到機言巧對,收放自如,優雅得體。
1.找準反駁的時機和話題
能夠駕馭語言的聰明人在反駁他人時,不僅能讓對方啞口無言,還會讓自己不失形象尊嚴。
美國總統羅斯福剛剛任職時,遭到很多人的攻擊,其中攻擊他最為嚴重的要數亨利·門肯。
在一次大會上,政治人物雲集,新聞記者在會場內外忙個不停。很快,輪到羅斯福演講了。他清了清喉嚨,對亨利·門肯麵帶微笑地說:“各位先生女士,我的朋友亨利……”
聽到這樣的開場白,亨利·門肯顯然吃驚不小。接著,羅斯福竟然大肆謾罵美國的新聞界,批評新聞記者的無知、愚昧與自大。在場記者聽到羅斯福的指責後麵麵相覷,不知所措,並且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不過,聽著聽著,記者們便心領神會了。原來羅斯福所講的,正是亨利·門肯在《美國新聞界》一文中所寫的內容。
說話不但要掌握火候,還要抓住時機,如果能夠在別人有意刁難的情況下,能夠運用精妙的語言不失身份地反擊對手,那麼就說明說話的水平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1800年,美國人約翰·亞當斯參加了總統競選。當時,一個共和黨人煞有介事地指控他曾委派如今的競選夥伴平尼克將軍到英國去挑選四個美女做情婦,並把其中兩個送給平尼克將軍作為報酬,另外兩個則留給自己享用。
當時,約翰·亞當斯如此說道:“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平尼克將軍一定是瞞過了我,把四個美女全都獨吞了!”周圍的人聽後,都哈哈大笑起來。
其實,這種花邊新聞對於一個參加總統競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傷。但是亞當斯運用靈機一動,和大家開了個小玩笑,不但緩解了尷尬的氣氛,還巧妙地告訴眾人自己對此事毫不知曉,無疑是有人在造謠。這樣,一個本來嚴峻的問題就變成了一個笑話,讓人不得不欽佩亞當斯的說話技巧。
很多人相信“沉默是金”,但有時沉默不一定是金,麵對那些不懷好意者時,如果你總是沉默,不反唇相譏還以顏色,那麼就會遭到誣陷和羞辱。下麵幾個小故事就表現了反唇相譏取得的良好效果。
一位女議員對丘吉爾說:“如果我是你妻子的話,我就會在你的咖啡裏麵放上毒藥。”
丘吉爾回答說:“我如果是你丈夫的話,我就會毫無怨言地把它喝下去。”
有一個人非常驕傲自大,不願意生活在集體之中,並振振有詞地辯解道:“隻有羊呀、豬呀,才成群結隊,獅子、老虎都是獨來獨往的。”
作家馬鐵丁諷刺道:“一般來說,獅子、老虎的確是獨來獨往的,但刺蝟、癩蛤蟆、蜘蛛也是獨來獨往的呀。”
一次,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剛進行完演講,一個胖子擠到講台邊嚷道:“我應該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誌,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不錯,”馬雅可夫斯基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那個胖子,“從偉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
一天,英國戲劇家蕭伯納正在沙發上沉思,坐在他旁邊的美國金融家對他說:“蕭伯納先生,如果您能告訴我您在想些什麼的話,我願意支付您1美元。”
蕭伯納一聽,笑著說:“天啊,我思考的問題連1美元也不值。我所思考的正是你。”
金融家想以1美元來戲耍蕭伯納,沒想到蕭伯納卻把1美元與他聯係了起來,使他吃了個啞巴虧。
著名詩人海涅是一位猶太人,一位年輕學者曾滿臉不屑地對他說:“你知道在塔希提島上最引人注意的是什麼嗎?那島上,既沒有猶太人,又沒有驢子!”
海涅一聽,冷靜地答道:“不過這種狀況是可以改變的,比如我倆一起到塔希提島上。”
這位年輕學者被駁斥得抓耳撓腮,隻好麵紅耳赤地離開。
一天,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時遇見一個對自己作品抱有成見的批評家,這個人曾經將歌德的作品批判得一文不值。這次相遇,真可謂是狹路相逢。
批評家傲慢地說:“對一個傻瓜,我絕不讓路。”
歌德卻微微一笑道:“我正好和你相反。”說完往路邊一站。
那個不懷好意的作家,頓時滿臉通紅,進退不得。
這就是一個懂得說話技巧的人做事的可取之處,他的反駁語言輕柔但是非常有力,讓人根本沒有還擊的餘地,相信對方不敢再做出有失尊嚴的事情。
2.以含蓄的語言表達不滿
對於別人的不禮貌,聰明的人不會大發雷霆、以怒製怒。因為對於這樣的人發脾氣有失身份不說,還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運用含蓄的諷刺,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世紀的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對自己的創作要求十分嚴格,對那些模仿、抄襲行為深惡痛絕。
一次,一位作曲家在演奏自己的新作時特意邀請羅西尼去聽他的演奏。當時,羅西尼坐在前排,並興致勃勃地聽著,開始時聽得很入神,繼而有點不安,然後臉上出現了不快。演奏繼續下去,可羅西尼一邊聽著,一邊不時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重複了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