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遭遇窘境莫慌,妙語擺脫尷尬(1)(3 / 3)

宋玉沒有極力為自己辯解,而是舉了個簡單的實例,聰慧的楚王自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4.說軟話,打破僵局

每個人都有一股爭強好勝的勁頭,有一顆不甘人下的好勝心,這使他們與別人交談時容易陷入僵局,為了打破僵局或者不製造僵局。不妨使用一下“軟話”,這樣表麵上看也許是在言語上輸給了別人,但實際上是自己抓住了事情的主動權。

一位剛畢業的老師給學生批改作文時發現,一位學生竟然在作文中公然責罵老師,憤怒的情緒頓時控製了該老師的頭腦,他想找到這位同學,並嚴厲地批評他一頓。但他轉念一想,如果把該學生叫到辦公室,厲聲厲色地指責一番,未必會起到什麼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還可能激發一場爭吵。

於是,他找到這位同學後,說:“同學,老師知道有時候自己做得不夠好,忽略了同學們的感受,不過老師可以肯定地說這都是為了你們好。以後,老師再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你來告訴老師可以嗎?”

該學生嚴肅、警戒的表情頓時緩解了,對老師說:“老師的做法雖然是為了學生好,但也要講究方法,我為我的行為向您道歉。”

就這樣,交談氣氛一下子放鬆了許多,一場暗藏的爭吵就這樣被“軟話”化解的一幹二淨了。

與人交談過程中,無論是在言語上還是行為上都不要表現出比別人強,這很容易使僵局越來越僵,給雙方帶來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進一步交流沒有任何好處。

一個精密機械工廠委托一個小工廠製造某種新產品的一些零部件,小工廠立即開始動工。不久,小工廠將半成品送往機械工廠驗收,結果統統不合要求。由於時間緊迫,機械工廠的負責人隻得讓小工廠重新製造。但小工廠的負責人則認為責任不在他們,因為他們完全是按照機械工廠的規格生產的,拒絕返工。就這樣,雙方僵持起來。

機械工廠的廠長弄清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後對小廠負責人說:“我想這件事完全是由於設計人員工作不仔細所致,使你吃了虧,實在抱歉。今天幸好有你幫忙,才讓我們發現管理中的紕漏。隻是事到如今,總要妥善解決的,你們不妨將它製造得更完美一點,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會有好處的。”小廠負責人聽後欣然應允,零部件的生產如期完成。

與人交談時,如果想贏得對方對你的信任,吸引對方與你深入交談、加深友誼,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對方說“軟話”,讓對方覺得感到你的誠意和修養,這樣自然會消除對你的戒備心理。

小苗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所高中任職,並在校長的安排下接了一個最難教的班。這個班的學生多是男生,他們的淘氣在學校是出了名的,鬼點子特別多,專門喜歡捉弄任課老師。小苗自然難逃“厄運”,在上第一堂課時就被他們捉弄了。

那天,小苗拿著書本走進教室,見講桌上放著一塊木板,上麵用粉筆寫著“苗術老師之墓”。小苗雖然非常憤怒,但覺得一旦發火就中了這些調皮鬼們的計,何況以後還要和他們長期相處。為此,小苗決定通過這件事與這些調皮鬼們搞好關係。

接著,小苗一本正經地把“靈牌”舉起來:“同學們,讓我們以極其沉重的心情,對苗術同誌的不幸表示最悲痛的哀悼。請大家起立默哀一分鍾!”

見同學們滿臉驚訝,小苗又說:“同學們,你們認識苗術嗎?他是誰啊?”同學們聽了他的問話後,都瞪大眼睛望著他。他指指自己的鼻梁說:“哦,不好意思,我竟然忘了我就叫苗術,是你們的任課老師。沒想到你們這麼敬重我,為我立了個‘靈牌’。我在九泉之下得知後萬分感動,所以就請求閻王老爺讓我還陽了,這還要謝謝你們啊。”說完,他深深地向全班同學鞠了一躬。這一下,同學們都開心地笑了,笑聲裏充滿了對他的敬意和歉意。

在交流、談判的過程中,僵局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打破僵局就要靠你的說話技巧了,有時即使心裏很氣憤,在言語上也不能表現出來。

1953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大的蘇軍。在我方舉行的招待宴會上,一名蘇軍中尉翻譯總理講話時,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代表團的一位同誌當場作了糾正。這使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場的蘇聯駐軍司令大為惱火,因為部下在這種場合的失誤使其難堪。他馬上走過去,打算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章。

宴會廳裏的氣氛頓時顯得非常緊張起來,周總理及時地為對方提供了一個“台階”。他溫和地說:“要將兩國語言恰到好處地轉換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講得不夠完善。”接著,他慢慢重述了被譯錯了的那段話,讓翻譯仔細聽清。結果,這位翻譯準確地將這段話翻譯了出來,緊張的氣氛才算得到了緩解。

總理講完話,在同蘇軍將領、英雄模範幹杯時,還特地同翻譯單獨幹杯。蘇駐軍司令和其他將領看到這一情景,頓時熱淚盈眶。那位翻譯也非常感動,久久舉著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