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性既是一個人修身養性的體現,也是一個人求人辦事應有的心態。耐性可以讓人的思維更加縝密,從而使說話更具鼓動性,最終便可以把事情辦成。
10.向人求助時不能失尊嚴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任何人都會有需要幫助或者幫助人的時候,所以在向別人求助的時候不要像犯了錯誤的罪人,更不要像乞討般等待別人的施舍,有求於人本是正常的,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去爭得別人的幫助,搖尾乞憐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與幫助。
胡雪岩在杭州做學徒時,一位老鄉也從老家到杭州謀事,結果病倒於客棧中。這位老鄉不僅要付房租,還得吃飯和看病,很快就沒有著落了。
胡雪岩薪水微薄,但又不忍心看著朋友困頓無助,於是就找到一個朋友那裏。見朋友不在,胡雪岩隻得向朋友的妻子求助。
朋友妻子見胡雪岩人雖落魄,但那副神氣卻不像倒黴的樣子,於是毫不猶豫地借了五兩銀子給他。胡雪岩接過銀子後,從胳膊上捋下一隻鳳藤鐲子,然後對朋友之妻說:“現在我境況不好,這五兩銀子不知道啥時候能還,不過我一定會還。鐲子連一兩銀子也不值,不能算押頭。不過這隻鐲子是我娘的東西,我看得很貴重。這樣做,隻是提醒我自己,不要忘記還人家的錢。”
胡雪岩後來發跡後,立即把五兩銀子還上,朋友之妻要把鐲子還給他。胡雪岩說:“嫂子,你先留著。我還的隻是五兩銀子,還沒有還你們的情。現在你們什麼也不缺,我多還幾兩銀子也沒太大意義。等將來有機會還上您這份人情了,我再把鐲子取走。”
後來,這位朋友在生意上遭了暗算。胡雪岩聞訊後出麵相助,朋友幸免於難。朋友之妻再次還鐲子,胡雪岩這才收下。
試想,如果胡雪岩放下尊嚴,卑微地祈求朋友的妻子,那麼她可能會瞧不起一個“乞丐”,不會對他身處援手。
在向人求助時,說話不失尊嚴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與人談判時,這一點同樣重要。
為了在芝加哥興建一座辦公大樓,美國黑人富豪約翰遜決定向銀行貸款。然而在出入多家銀行之後,他始終沒能貸到一筆款。於是,他設法將自己的200萬美元湊集起來,先聘請一位承包商啟動工程,然後再想辦法籌集需要用到的500萬美元。
隨著工程的有序進行,資金緊張的問題亟待解決。至剩餘資金僅夠維持一個星期時,約翰遜正在紐約市與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一個主管洽談。在與該主管共進晚餐時,約翰遜拿出了經常帶在身邊的一張建築藍圖,準備向其解說一番。該主管拒絕說:“這兒不方便,明天到我的辦公室談吧。”
第二天見麵後,雙方溝通得很成功。當斷定大都會公司很有可能給他抵押貸款時,約翰遜說:“好極了,唯一的問題是我今天就需要得到貸款的承諾。”
“你一定在開玩笑,”那位主管回答說,“我們公司從來沒有這種先例。”
約翰遜把椅子拉近一些:“你是這個部門的主管。也許你應該試試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權力在一天之內辦妥這件事。”
對方微笑著說:“你這是逼我上梁山,不過,還是讓我試一試吧。”
後來,約翰遜成功了,順利地填補了資金空缺。
有的時候,放下尊嚴,用乞求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無助的時候,反而不如保留尊嚴,讓別人看到你的潛力而主動幫助你來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