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說拒絕的話要委婉,說求人的話要有力(3)(2 / 3)

聽到這裏,經理立即拍拍胸脯,慷慨地說:“既然如此,校長就不必再打報告申求了,我願意捐獻一一萬元給你們。”

其實,談及對方得意的地方,實際上就是對對方人生價值的肯定,有誰不喜歡自己得到社會承認呢?看到他人的閃光點,既是對奉獻者的尊重又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社會責任和良知。

9.耐住性子,說明難處

在人生的低穀,向人求助時不能一蹴而就,直來直去。那樣得到的隻會是敷衍。但是如果能耐住性子,將自己的處境對別人講清楚,循序漸進的用誘導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去向人求助,那麼結果就會不一樣。

莊子一家人生活貧困,總是過著窮苦的日子。但莊子從來不願意向別人求助,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

一次,莊子家無米下鍋,全家老小都餓得頭昏眼花的。莊子被逼無奈,隻好出去借糧。他有一位朋友在治理河道,家裏比較富有,於是前去拜訪。莊子難為情地說出了自己上門拜訪的目的,這位官吏二話沒說,一口答應了莊子的求助:“沒問題,過段日子等我將各種河道費用收上來後,立即借給你幾百兩銀子。”

聽到朋友說出這樣的話後,莊子非常生氣。接著,他穩定了一下情緒,和朋友拉起家常來。他說:“昨天,我在趕往你家的時候,在半路上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求救聲。我向四周看了看,連人影都沒發現。但是,求救聲仍然不斷地在我耳邊響起。於是,我順著聲音發出的方向找了過去,結果在一個較深的車轍裏發現了一條魚。”

說到這裏,莊子停頓了一會。他用憤怒的眼光瞅了瞅官吏,然後接著說道:“這條魚見到我後,給我講述了它的悲慘遭遇。它告訴我,它以前居住在東海,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造化弄人,經過無數次的偶然後,它竟然要在幾乎幹涸的車轍裏生活。為了能夠維持生命,它不得不用盡自己僅有的體力向路人求救。所以它看到我後,如同看到了救星,立即哀求我在車轍中放點水。”

聽到這裏,這位官吏忍不住問了一句:“這條魚這麼可憐,它如此哀求你,你有沒有弄些水放在車轍裏呢?”

莊子盡力控製住自己憤怒的情緒,冷冰地答道:“我答應了那條魚的請求,並對它說,過段日子我就要去南方,到時候可以勸說南方治理大海的官吏引流,然後它就可以回東海了,不用再待在這個幹涸的車轍裏。”

這位官吏聽了莊子救魚的方法後,覺得莊子的做法非常荒謬,他問莊子怎麼可以這樣去幫助一條即將死去的魚。

莊子見官吏仍不開竅,順勢說道:“你的想法和那條魚的想法差不多。當那條魚聽完我的話後,差點氣得暈了過去。它對我說,它現在連命都保不住了,更不指望能回到東海去。對現在的它來說,滿滿的一車轍水已經足夠了。至於我所說的引流,它覺得毫無意義。它說在我把水引來之前,自己可能早就變成了魚幹!”

官吏明白了莊子的話,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立即派人送了幾鬥米和百兩銀子到莊子的家中。

這就是耐性的結果,它能夠讓人在山窮水盡處看到柳暗花明。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後,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張學良因形勢不明朗而拿不定主意加入蔣介石一方還是閻、馮、李一方。在這個關鍵時候,蔣介石派吳鐵城去說服張學良。

由於張學良對說客拒而不見,吳鐵城在飯店包了一套高級客房,讓夫人出麵邀請東北軍將領,包括張學良。吳鐵城和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打麻將,通過“搓麻”漸漸消除了對方的戒心成為朋友,話越扯越靠近戰事,在娛樂中把蔣介石對張學良的渴求悄悄地灌輸給了東北軍諸將領。吳鐵城還在此過程中探知張學良的30壽誕即將到了,便密電南京。蔣介石獲悉後,又派代表,又打電報,又致賀信,又送賀禮隆重祝壽。漸漸地,張學良的態度倒向了蔣介石,並在沈陽發出“和平通電”,表示易幟擁蔣。吳鐵城用耐性說動了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