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話不當說絕不說,與人交談管住嘴(1)(2 / 3)

同一種夢境,往往有不同的解釋。關鍵看解夢的人是否懂得靈活、變通,懂得對人要說吉利話的道理。

一位國王也曾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他的夢中,有三種景象:山倒、水枯和花落。百思不得其解後,他將這個夢告訴了會解夢的王後。王後頓時失色道:“這可是個壞兆頭。山暗指江山,水暗指百姓,山倒水枯意味著社稷不穩和民眾離心,花落正說明了好景不長。”聽了王後的這番解釋後,國王因受驚過度而生病。

國醫被召來後,很快發現國王患的是心病,於是問國王是否有什麼心事。國王見國醫如此厲害,於是將王後解夢的事情告訴了國醫。國醫一聽,滿臉喜悅地對國王說:“恭賀大王,這可是好兆頭啊。你看,山倒地平,天下太平;水落石出,真龍現身;花落秋來,碩果累累。大王,你就是帶來國泰民安的真龍天子啊!”聽完國醫的話後,國王頓時氣息通暢,很快便恢複了健康。

吉利話和喪氣話對於一個國王的影響都如此巨大,何況對於普通人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對人多說吉利話、鼓勵話,少說喪氣、消極話,在這方麵可以借鑒一下魯迅先生的說話方式。

魯迅先生看到許多青年人在誇誇其談的學者麵前變得自卑時,鼓勵道:“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即使它是淺的,但是它淺得澄清;如果說是一條爛泥塘,誰會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淺呢?或許還是淺點為好。”

青年人聽了魯迅的話都笑了,他的話給青年人帶來了很大希望,他們體會到了魯迅的用意,於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創造。他們要把清澈的小溪彙成清澈的大海。

也許有些人說:“我不相信鼓勵有那麼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就行了。”話雖如此,真正做到像魯迅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能有幾人?其實,人們渴望別人的支持和鼓勵很正常,這樣就可以從眾多的支持中得到力量和勇氣,取得成功的幾率就會上升。

所以說,人們在說話時要考慮一下對方的處境和需要,恰當地說一些鼓勵性的話,不要口無遮攔、信口亂說,這在給別人帶來困擾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增添麻煩。

3.與其爭論不休,不如保持沉默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在兩人意見不統一的時候,與其毫無意義地爭論不休,不如保持沉默。

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能力的人往往容易遭人嫉妒與暗算。因為很多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會不擇手段地排擠對他造成威脅的人。在這個時候,如果沉不住氣,與對方發生口角,那就掉進了對方設下的陷阱。

聰明的人,會懂得聽說結果的道理。在別人故意挑釁的情況下,他隻會采取沉默的態度,這樣任何人也無可奈何。

阿旺是某機關一名員工,工作能力十分出眾,但他從不因此而炫耀,平日隻是默默工作。同事閑談時,他總是麵帶微笑站在一旁靜靜地傾聽。

機關裏來了一個忌妒心非常強的員工,名叫阿才,隻要他發現有比自己能力強的同事,就要主動向對方發起攻擊,因此,機關裏的老員工不是辭職就是請調。最後,老員工中隻剩下阿旺一個人,阿才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終於將矛頭指向了阿旺。

一天,阿才無意中抓到了阿旺的把柄,立刻點燃火藥,劈頭蓋臉地向阿旺發起了一陣猛攻。不料,阿旺不但沒有被阿才激怒,反而向他送去微笑,一句話也沒說,隻是偶爾蹦出一個字:“啊?”

阿才見此狀況,灰溜溜地離開了阿旺的辦公室,心裏一肚子氣,卻不好發泄。

半年後,阿才卻向機關領導遞上了辭職報告。

其實,阿旺並非聽力不好,而是深知職場生存之道——與其爭論不休,不如保持沉默。爭論隻能加深同事間的矛盾,而沉默卻可以把爭論扼殺在搖籃裏。

阿旺與阿才是職場中兩個典型的代表人物,或許有人認為阿旺過於陰險狡詐,用沉默的手段擊敗同事。但是,麵對故意找茬的人,說多少都是多,那也是自保的一條原則,倘若阿旺沒有用保持沉默的態度對待阿才的挑釁,而是與阿才針鋒相對,一同陷入爭鬥的漩渦中,阿旺恐怕早已被阿才趕出了機關。

阿才因為忌妒心強,所以不擇手段地排擠他人,擠走了機關中許多老同誌,但是他的這種排擠方法對於一直沉默的阿旺卻不奏效,反而自己卷鋪蓋走人了。由此可見,話不投機時,尤其是在別人故意找茬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這樣一場無謂的爭吵就會避免。

其實,隻要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爭鬥,所以每個人都要做好麵對外來襲擊的心理準備。人們可以不去加害別人,但為自己披上一身“防彈衣”還是有必要的,而保持沉默就可以起防彈衣的作用,讓任何爭論望而卻步。每個人都清楚一個道理:與癡癲人爭鬥,那是自討苦吃,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麼,到頭來隻能將氣咽到肚子裏去。

生活中,很多人既不聾也不啞,每每聽到不順耳的話,就要以同樣甚至更強的力度回敬對方。殊不知,這樣的蠢行正好中了對方的計,如果采取沉默的態度對待他人的挑釁,對方自然覺得沒趣。自己隻能落得個無理取鬧的名聲。挑釁者多半會在你保持沉默時,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