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經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個冬天的晚上,他在街上散步,迎麵走來一個乞丐,顫抖地伸出手向他乞討。屠格涅夫在口袋裏翻找了好一會,結果什麼都沒有找到,麵對顫抖的乞丐,他毫不猶豫地握住乞丐的手說:“對不起兄弟,我沒有任何食物,就連錢袋也忘在了家裏。”
不料,乞丐感動得熱淚盈眶,說:“謝謝您,謝謝您!”
屠格涅夫非常驚訝地問:“我沒有什麼能送給你的,為什麼要感謝我呢?”
乞丐答道:“因為你叫了我一聲兄弟,我原本想填飽肚子以後就去自殺,因為生活給我帶來了太多的痛苦。沒想到是你給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我要謝謝您!”
一聲簡單的“兄弟”竟然挽救了一個近乎絕望的人,難道從屠格涅夫嘴裏說出的話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當然不是,因為這句“兄弟”向乞丐傳達了一種尊重。換成任何人說出尊重他人的話,都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尊重還是一種奇妙的動力,它是一股征服他人的強勁力量。
某校要評選高級職稱,由於名額有限,一位年齡較大的教師落選了。因為評選工作是保密的,在結果尚未公布前,任何人都不知道結果。於是,這位老教師準備向評選負責人打聽消息。該負責人考慮到工作遲早要做,決定與這位老教師好好聊聊。
負責人:“喲!老王,您怎麼有空到我這來了?”
老王:“這不,還不是為了評選職稱的事,我想知道這次我有希望嗎?”
負責人:“哦,來來來,先坐下喝杯茶、抽支煙,然後咱們再慢慢聊。怎麼樣,最近工作還順利嗎?身體還好嗎?”
老王:“一切還都可以。”
負責人:“老教師可是我們學校的寶責財富,那些年輕教師經驗淺,心態浮躁,還要靠你們幫忙提攜啊!”
老王:“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會盡力的。這次評選不知道能不能……”
負責人:“不管評選結果如何,像您這樣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得法的老教師,都會得到全校師生的尊敬,這一點比得到一個頭銜更重要,更有意義,您說是不是?這次評選活動,是咱們學校第一次試行的,由於僧多粥少,名額有限,許多教師都可能不能如願,要等到下一次。不過,這隻是時間問題,相信大家一定能夠諒解。但不管怎樣,評選活動的全部流程我們都會秘密進行,無論是被選上的,還是落選的,我們都會尊重你們,不公開公布,尤其是你們這些辛辛苦苦工作幾十年的老教師,我們更會妥善處理。”
雖然職稱沒有評上,可老王心裏熱乎乎的。盡管沒有得到高級職稱的頭銜,可是卻得到了別人的尊重與肯定,驗證了自己在師生心目中的地位,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在臨走前,老王對評選負責人說:“隻要能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即使沒評上我也不會有情緒,放心吧!”
人是群居型高級動物,離開了群體,很難生存。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無論社會地位有多高、職務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人都會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並根據外界評價的性質、強度、形式做出相應的反應。通常情況下,反應的規律是:尊之則悅,不尊則哀。也就是說:當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時,人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驕傲的情緒,表現在為人處世上則是積極樂觀、待人和善;反之,當得不到別人的尊敬或受到不公的指責時,極易使人產生消極情緒,做起事來畏首畏尾、馬馬虎虎。
在社交場合中,無論是行為舉止還是言語都應以尊重他人為原則,不要用激烈的語言揭人隱私、過失、缺陷,以免傷害他人自尊心。與人說笑時,更不可拿別人尋開心。這無異於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這種做法是不道德的,不但會傷害人,還會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