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曼心情極好,便帶著亞當森仔細地參觀起辦公室來了,把辦公室所有的裝飾一件一件地向亞當森作介紹,從木質談到比例,又從比例談到顏色,從手藝談到價格,然後又詳細介紹了他的設計經過。這個時候,亞當森微笑著聆聽,饒有興趣。
直到亞當森告別的時候,倆人都未談及生意。你想,這筆生意會落到誰的手裏?是亞當森還是亞當森的競爭者?
亞當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訂單,而且和伊斯曼結下了終生的友誼。為什麼伊斯曼把這筆大生意給了亞當森?與亞當森恰到好處的讚賞有關。如果他一進辦公室就談生意,十有八九會被趕出來的。
亞當森成功的訣竅是什麼?很簡單,就是他了解談話的對象。他從伊斯曼的經曆人手,讚揚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把他視為知己,這筆生意當然非亞當森莫屬了。
在這裏,值得指出的是:讚美與拍馬屁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讚美是發自內心的對對方的某種長處的肯定,而拍馬屁則是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虛偽地吹捧。是誠懇的稱讚還是虛偽的拍馬屁,對方一聽就清楚。
在用稱讚的方式談話時,通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稱讚要發自內心、誠懇;要具體而不要抽象籠統;要實事求是,不可言過其實。間接的稱讚比直接的稱讚來得更有力。稱讚的時機要選擇得當,不可亂發議論。稱讚要適可而止,不可無限拔高。稱讚貴在自然,千萬不要做作。
總之,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都有他們各不相同的“成就”——他們最為得意之處,我們隻要及時發現它們,並加以誠懇的讚揚,定能大大加深雙方的“知心度”,使我們與對方迅速親近起來。
5.婉言批評勝過當麵指責
每個人做事都有失誤的時候,不必求全責備。批評他人,應講究些說話的技巧,不能譏諷、挖苦他人,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應盡量用平和或溫和的態度去麵對批評對象,剔除感情成分,將表情、態度、聲調加入到批評語中以起到積極效果。
周恩來總理在運用批評的話語時,表現得非常有技巧。他總是抱著與人為善的至誠,對同誌的缺點錯誤及時進行批評教育,令人心悅誠服。
1952年,周恩來率政府代表團抵達蘇聯,就我國“一五”期間蘇聯援建項目問題進行談判。抵達後他把有關人員集中起來,逐字逐句討論修改計劃草稿。複印前,他又專門叮囑一位同誌把好最後校對這一關。但當周總理拿到稿子後發現仍然有差錯,他並沒有直接批評校對的同誌。第二天,周總理來到代表團駐地與大家共進午餐時,特地與這位同誌碰了杯,笑著說:“罰酒一杯吧!”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既親切又嚴肅,使這位同誌內疚而又不會難堪,收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對方有了缺點或犯了錯誤,如果隻是一味地橫加批評、講諷刺性的話,數落對方“你怎麼做事這麼不細心?你這樣做對對得起我嗎?”等,是非常不妥當的。
當某人做錯事時,在他內心裏有時會反省,覺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時如果你再批評指責他,那麼他會因為你的譴責而羞愧難過,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無法再樹立自信。你如果換種語氣,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以後做事呀,你自己可要多加注意了。”或者說:“我想,下次你一定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諸如此類。這樣,對方不僅會感激你對他的信任,同時會感受到你的真誠,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錯誤的信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也必定小心謹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且時常提醒自己注意以前忽視的缺點、毛病,適時修正自己。
美國一位著名的飛行員,經常參加飛行表演。有一次,他在聖地亞哥舉行空中表演,在返回洛杉磯駐地途中,飛機的兩個發動機在300米高度時突然熄火,他憑著熟練的技術使飛機降落。雖然人無傷亡,但是飛機遭到嚴重損壞。著陸後,他立刻檢查飛機燃料,發現果然是燃料加錯了。
回到機場後,他要見見為他座機服務的機械師,當時這個年輕人已經為自己的過失而非常苦惱,當飛行員走近他時,他流淚了。由於他的過失,一架非常昂貴的飛機毀了,而且差點使三人送了命。令人意外的是,飛行員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怒氣衝衝地批評、指責這位機械師的失誤,而是上前摟著他的肩膀說:“為了向你表明我堅信你不會再這樣做,我希望你明天為我的F—15提供優質的服務,如何?”
後來這位機械師不但沒有再犯那樣的錯誤,而且幹得更加出色。試想,如果飛行員劈頭蓋臉就給這位機械師一通諷刺打擊或是嚴厲的批評,不僅會大大地傷害機械師的自尊心,而且還會使他變得沮喪、自卑、畏首畏尾,甚至放棄他本來可以做得很好的機械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