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讚美和批評的話說得靈活自如,容易讓人接受,是每個人都希望達到的境界和水平。但是,不可為了追求這一效果,說出令人不知所雲的話來。
1.良好的交流從讚美開始
用誠懇的態度、熱情洋溢的語言讚美對方,不僅能表現自己的涵養、友善的態度,迅速博得對方的好感,而且能使對方感到自我價值被人認可、讚同,進而認為自己內心深處有與人相通的地方,從而產生共鳴,渴望與其拉近感情,深入交往。
印尼前總統蘇加諾是位外交老手。有一次訪問中國,在廣州青年為他舉行的歡迎會上,他說了這樣的一番話:“今天,我和大家見麵,感到非常幸福。你們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未來的建設者、未來的主人翁。青年人是多麼幸福啊!印度有很多神話,其中有一個神話說到一棵神樹,這棵樹叫‘願望之樹’,誰要是站到神樹的下麵,說出他的願望,那麼就能立即實現。假如我現在能夠站到這棵神樹下,來了一個神仙問我說:‘喂,蘇加諾,你想要什麼?你有什麼要求?’那我就要告訴他:‘我希望恢複我的青春。’”
蘇加諾針對青年聽眾,熱情讚頌他們擁有的寶貴青春。這些誠摯的肺腑之言,一方麵激起了聽眾的自豪感,另一方麵使聽眾認為這位演講者和藹可親、值得信任,拉近了感情,增進了友誼。
雖然讚美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對陌生人進行直接讚美則會顯得矯揉造作,不倫不類。所以,如果我們在稱讚一位經營者時,不妨盛讚與對方密切相關的其他事物,以此表現自己對對方眼光獨到、經營有方的欣賞;而在稱讚一位演講人時,可以針對他的特點進行誇讚,這不但給他鼓勵,同時也讓自己心情愉悅。
蕭伯納20歲之前是一個公認的“膽小鬼”。剛到倫敦的時候,有人請他去做客。他到了主人家門口後,無論如何也鼓不起勇氣按門鈴,徘徊許久後選擇了放棄。但就是如此膽小的一個人,最後卻成為一位有名的演說家,不能不讓人感到驚奇。
蕭伯納參加的第一次演講,是在朋友邀請下參加的。當時,膽小的他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誠惶誠恐地站起身來,聲音很小地講了一個小故事。結果卻令自己成了別人的笑料。大家都笑他膽小得像個小姑娘。他覺得自己蠢極了。正在他懊惱時,一個女孩真誠地對他說:“你的聲音真好聽,相信你的聲音如果再大些會更悅耳。”蕭伯納害羞地看著女孩,女孩開心地笑了,她知道他已經接受了讚美。的確,就是這句簡單的讚美,讓蕭伯納不再在公眾場合保持沉默,他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不斷進步。
此後,每逢周末,蕭伯納就會積極地找尋機會當眾演講。對於他人投來的異樣的目光,他一直保持著不理會的態度。每次演講過後,他還會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以不斷提高自己。
無論是在公園、市場,還是在碼頭、學校;無論是在擠滿成千上萬聽眾的演講大廳,還是在寥寥數人的地下室,蕭伯納都會出現。經過反複鍛煉,蕭伯納再也不是“膽小鬼”了。他不僅能夠大膽地與別人交談,而且用自己的言語贏得了大家的鮮花和掌聲。
讚美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讓幹戈化為玉帛,尷尬化於無形,陌生走向友誼,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軍格蘭特將軍和南軍李將軍交鋒。一番血戰後,南軍戰敗,李將軍簽訂降約,美國內戰結束。
格蘭特將軍立了大功,但他並沒有絲毫傲氣。他首先謙恭地稱讚對手:“李將軍雖然戰敗了,但這與他卓越的才能沒有一點兒關係,他依舊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統帥。他一如既往的鎮定,身穿軍服,腰佩寶劍,氣宇軒昂;而像我這種矮個子,和他那高大的身材比較起來,真是相形見絀。”
格蘭特不但大度地讚美了李將軍的儀表和態度,也沒有因對方戰敗而詆毀他的軍事才能。格蘭特謙虛地認為自己的勝利和李將軍的失敗,僅僅是天氣原因造成的。他說:“這次勝利來得很幸運,當時他們的軍隊在弗吉尼亞,那裏幾乎天天下雨,行軍作戰異常不便,而我軍一直沒有遇到如此糟糕的情況。老天在幫助我們,這不是幸運是什麼呢?!”
格蘭特將軍把一場決定美國命運的巨大勝利歸功於天氣和運氣,而對自己戰術指揮的高明閉口不提,麵對戰敗的敵人時也沒有趾高氣揚、大肆炫耀,而是采取讚美對方來維護戰敗者的尊嚴,最終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尊重。
2.讚美讓人心花怒放
好聽的話、讚美的話,任誰聽了都會心花怒放。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恰當的讚美可以創造出非常和諧、美好的談話氣氛。
讚美的話說得恰到好處時,能夠給他人巨大的鼓舞,這種鼓舞將會像火把一般點燃人們的工作、生活的激情。
(1)贏得別人對自己的讚許,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需要
人們正是在別人的讚美聲中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獲得非常重要的社會滿足感。人在嬰兒時期,就從父母的點頭、微笑、拍手、撫摸等讚美性的動作中獲得滿足。成人以後,更多的是在別人、在社會輿論的讚許聲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這在社會心理學上稱為“社會讚許動機”。應該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這正是個人存在價值的生動體現。人們一般都希望他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因此,誠懇的讚美之聲,總是能夠贏得對方的歡心,同時也為自己打開局麵創造了良好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