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話入肺腑如品茗,多用讚美少批評(1)(3 / 3)

五代時期的梁太祖朱溫手下就有一批非常善於拍馬屁的人。一次,他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小憩,隨口說了一句:“柳樹好大啊!”許多賓客為了討好他,也紛紛起來讚歎道:“柳樹真大啊!”朱溫看了覺得好笑,又道:“柳樹好大,能作車頭。”實際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讚歎:“能作車頭。”朱溫對這些言不由衷的人非常反感,厲聲說:“柳樹怎能作車頭!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有甚難事!”於是把學他說話的人全都殺了。

中國人有個傳統就是別人讚美自己時,自己往往都要謙虛一下。如果是在人多的場合,大家眾口一詞地讚美某個人的同一件事,就會使他陷入很不自在的境地,而且越是最後幾個讚美的,越讓他感到厭煩,對這一點,每個人可能都有這種感受。

(2)形式上的俗套話

一些初涉社會交際圈的青少年很容易犯這種忌諱,由於缺乏社交經驗,見麵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貫耳、百聞不如一見、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俗不可耐、味同嚼蠟的恭維。這種公式化的套詞給人不冷不熱的印象,使人感覺對方缺乏誠意、玩世不恭,造成不值得深交的印象。

公式化的套詞俗語,有時還會犯了別人的忌諱。一位年輕小夥子到同學家去玩,見到同學的哥哥後上去就來了一套公式:“大哥你好,見到你真高興!久聞你的大名,如雷貫耳,百聞不如一見!”沒想到對方的臉從頭紅到脖子。原來,他同學的哥哥剛因打架鬥毆蹲了15天的拘留出來。這個年輕小夥子根本不明情況就“久聞大名”地恭維了一番,卻揭了對方的傷疤,教訓甚大。

(3)盡說讚美別人專長的單調話

大家都很容易發現有一技之長的人的特點,因此也多著眼其專長來讚美。殊不知,時間長了,被讚美的人聽得都膩了,這樣的讚美不但不起作用,而且非常令人反感。比如一個畫家,人們肯定都關注他的畫技,對書法家人們可能僅讚美其書法水平。常言道:好話聽三遍,聽多了鬼也煩。

可見,陳詞濫調不僅是社交的忌諱,也是讚美別人的忌諱。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陳詞濫調呢?

(1)要抓住對方的心理去讚美

陳詞濫調往往是在不深入了解對方心理的情況下說出的疲於應付的話,無的放矢,沒有目標。隻有把握住對方的脈搏,才能知道他此時的心情和需要,給予別出心裁的讚美。

(2)讚美別人專長以外的東西

聰明的人善於實施“迂回讚術”,圍繞對方關注的但又不是專長的方麵進行讚美。

舉個例子說,大家都知道空姐們既漂亮又熱情周到,她們也聽到太多的乘客對自己容貌和服務方麵的讚美,可以說耳朵都起了繭子。一次,一位黑人先生在下飛機時,很激動地對中國空姐讚美道:“我在國外坐了這麼多次飛機,第一次遇到對我們黑人這麼友好的服務小姐。”這位黑人先生沒有讚美中國空姐漂亮,也沒有讚美其服務水平有多高,而換了個角度稱讚中國空姐沒有民族歧視的品格,可謂別出心裁。

(3)讚美的話語不要太誇張

言過其實的“讚美”就成了“拍馬屁”,會讓人反感。

相信每個人聽了讚美之詞都非常高興,但讚美並不宜太頻繁。值得讚美的時候就主動讚美,不值得讚美的時候就不要勉強。否則,過於頻繁的讚美會讓人耳朵生繭,達不到預期作用。

4.讚美不等同於“拍馬屁”

讚美要讚美到點子上,不要把讚美等同於拍馬屁。拍馬屁可以著三不著兩,但讚美必須得體適度、恰到好處。

美國著名的柯達公司的創始人伊斯曼捐贈巨款在羅徹斯特建造一座音樂堂、一座紀念館和一座戲院。為了承接這批建築物內的坐椅,許多製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競爭。但是商人們無不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一無所獲。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優美座位公司”的經理亞當森,前來會見伊斯曼,希望能夠得到這筆價值9萬美元的生意。

亞當森被引進伊斯曼的辦公室後,看見伊斯曼正埋頭於桌子上的一堆文件,於是,他靜靜地站在那裏仔細地打量起這間辦公室來了。

過了一會,伊斯曼抬起頭來,發現了亞當森,便問道:“先生有何見教?”

這時,亞當森沒有談生意,而是說:“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時候,我仔細地觀察了您的這間辦公室。我本人長期從事室內的木工裝修,但從來沒見過裝修得這麼精致的辦公室。”

伊斯曼回答說:“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記了的事情。這間辦公室是我親自設計的,當初剛建好的時候,我喜歡極了。但是後來一忙,一連幾個星期都沒有機會仔細欣賞一下這個房間。”

亞當森走到牆邊,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說:“我想這是英國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質地不是這樣的。”

“是的。”伊斯曼高興地站起身來回答說:“那是從英國進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專門研究室內裝飾的朋友專程去英國為我訂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