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讚美能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有利於雙方向積極肯定的方向發展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適當的讚美能束縛對方的缺點,引其向善。比如,對方本來具有優柔寡斷的缺點,若聽你稱讚他很果斷,那麼他就可能鼓足勇氣向自己的缺點挑戰,努力朝你讚許的方向去努力,因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你的激勵。
(3)適當地讚美對方,能夠使其回以同樣的熱情
根據行為科學的理論,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大部分取決於你對他們的態度。有的人總是抱怨別人不熱情、不友好,其實該反省一下自己。麵對鏡子,如果鏡子中的形象令你不悅,那最好從自己的臉上去找原因。一個熱情友好的讚美,總能換取對方同樣的態度,從而為相互溝通開綠燈。
讚美對方的宗旨是尊重對方、鼓勵對方,以及創造友好的交往氣氛。因此,讚美應該真心實意,誠懇坦白,措辭適當。如果因為有求於人才表示讚許,會令對方感到你動機不良。所以,當你對對方無所求的時候,表示讚許才顯出誠意和可信。對別人的讚美也不必過於頻繁,過於頻繁就失去了鼓勵的意義,並顯得滑頭、俗氣,反遭輕視。讚美的話語不宜過分,言過其實的恭維話就成了“拍馬屁”,隻會被人恥笑。這都是說讚美他人須掌握一定的“度”。
一個恰如其分的讚美,還表現在讚美題材的選擇上。即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關係、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讚美題材。比如,對於年長者,可讚美他的健康、經驗、知識、地位或成就;對同輩人,可讚許他的精力、才幹、業績和風度;而初見麵者,則主要讚美其可見的外表或已知的實績;在公眾場合,讚許對方那些可引起眾人同感的品德、行為、外表和長處比較適宜;到別人家中做客,則可讚美其孩子的聰明、妻子的烹調手藝或家居布置等。實際上,除了對方的忌諱和隱私以外,隻要實事求是,態度誠懇,讚美的題材隨手可拾。
恰如其分的讚美還需有方法。下麵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直接讚美
當著對方的麵,以明確、具體的語言,提及對方的名字(或尊稱、昵稱),微笑地讚美對方的行為、能力、外表或其擁有的物品。比如你的同事剪了個新發型,與其泛泛地說“你的發型不錯”,不如說“這個新發型使你年輕了10歲”。這樣能夠強調你表示讚賞的證據及針對性,而不是敷衍了事。如果能在直接讚美之後,用一個問題銜接下去,效果則更好。比如,“這是在哪家發型屋做的?”或“你怎麼想到選擇這種發型的?”這讓對方不至於因為要匆忙做出適當的反應而尷尬。
(2)間接、含蓄地讚美
運用語言、眼神、動作、行為等向對方暗示自己讚賞的心情。比如,在公眾場合你特地請某人簽名留念,這個行為就意味著你對他的讚美。你特地向一位女士請教,就暗示著你很重視和欣賞她的能力。聚精會神地聽對方談話,並不時微笑著點點頭,也是一種表示讚美的方法。
(3)預先讚美
如果對方有較強的自尊心和一定的領會能力,那麼也可以按照你對他的期望預先讚美他,這樣可以增強他的自尊心,鼓勵他朝你熱切希望的方向發展,以約束他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有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了預先讚美對一個管理者來說有多麼重要。
一天晚上,一家大公司發生了被盜事件,但盜竊者並沒有得逞。提起原因,令人感到吃驚:該公司聘用的一位保潔員不顧生命危險,與盜竊者進行了一場驚險的搏鬥。
在這樣一個擁有數百名員工的大公司裏,論地位、論工資,這位保潔員都難以在公司裏引起重視;論責任,防火防盜這些事情與一個小小的保潔員也沒有直接的聯係。然而,是什麼讓這位保潔員產生了如此強烈的正義感呢?
後來,有人從這位保潔員的口中得知:他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該公司的總經理每次看到他在辛勤工作時,總是微笑著表揚他把地板打掃得很幹淨,稱讚他以後肯定會有所作為的。
一句簡單的讚美就可以挽救公司於危急之中,我們還等什麼呢?別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嚐試一下讚美所取得的效果吧。
3.客氣話不能太多,恭維話應有新意
讚美要有新意才會得到對方的認同。陳詞濫調每個人都會背,這樣的讚美會引起反感,要引起對方注意,必須有別具一格的讚美語言。
有人說,讚美是所有語言中最甜蜜的一種,讚美應該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但很多人語言乏味,淨是些陳詞濫調。
通常,被歸為陳詞濫調的俗套讚美語言有三種。
(1)學別人說過的話
一些人在公共場合讚美別人時,自己想不出怎樣讚美,隻能跟著別人學話,附和別人的讚美。但常言遭別人嚼過的肉不香,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不僅達不到效果,還可能引起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