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細節體現責任心,落實責任無小事(2 / 3)

可口可樂公司不得不用巨大損失換取一個深刻教訓。責任無小事,工作無小錯。現在企業經營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大量財力、人力的投入,往往隻為了贏取幾個百分點的利潤,而某一個服務細節的忽略卻足以讓有限的利潤化為烏有。

客戶無小事,客戶的事情再小,也與客戶是否對公司百分之百滿意這一完美結局緊緊聯係在一起。每個客戶都希望自己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被重視,任何小的疏忽都會造成客戶的不滿,甚至可能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因此,客戶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成功的企業有一種注重細節的企業文化,他們的員工都能夠認真負責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有一天,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客戶服務部收到一封信。“這是我為同一件事第二次寫信,我不會怪你們沒有回信給我,因為我也覺得這樣做別人會認為我瘋了,但這的確是一個事實。我家有個習慣,就是每天晚餐後,都會以冰激淩來當飯後甜點。由於冰激淩的口味很多,因此我們家每天飯後才投票決定要吃哪一種口味,決定後由我開車去買。但自從我買了貴公司的龐帝杜克後,問題就發生了:每當我買香草口味時,我從店裏出來車子就無法發動,但如果買其他口味,發動就很順。我對這件事是非常認真的,盡管聽起來很荒唐。為什麼當我買了香草味冰激淩它就罷工,而不管我什麼時候買其他口味,它就毫無問題,為什麼?”

事實上,客服部的總經理對這封信還真的心存懷疑,但他還是派了一位工程師去查看究竟。當工程師去找這位顧客時,很驚訝地發現這封信是出自一位事業成功、樂觀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工程師安排與這位顧客見麵的時間剛好是在他用完晚餐的時候,兩人一起上車,往冰激淩店開去。那個晚上的投票結果是香草口味,當買好香草冰激淩回到車上後,車子又出問題了。這位工程師之後又依約來了三個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激淩,車子沒事。

第二晚,草莓冰激淩,車子也沒事。

第三晚,香草冰激淩,車子出問題了。

這位工程師仍不相信這位顧客的車子對香草味冰激淩過敏。因此,他仍然不放棄繼續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夠將這個問題解決。他開始記下從頭到現在所發生的種種詳細資料,如時間、車子使用油的種類、車子開出及開回的時間……

根據資料顯示,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位顧客買香草冰激淩所花的時間比其他口味的要少。為什麼呢?因為,香草冰激淩是所有口味中最暢銷的,店家為了讓顧客每次都能很快地取拿,將香草口味的冰激淩特別放置在店的前端,至於其他口味則放置在後端。

現在,工程師的疑問是:為什麼這部車會因為從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時間較短而出毛病?原因很清楚,絕對不是因為香草冰激淩的關係,工程師很快想到,問題應該出在“蒸氣鎖”上。

因為當這位顧客買其他口味的冰激淩時時間較久,引擎有足夠的時間散熱,重新發動時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買香草口味的冰激淩時,由於花的時間較短,引擎太熱,以至於還無法讓“蒸氣鎖”充分散熱。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是每一位員工應盡的職責。在此,通用公司這位認真負責的工程師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

職場箴言

工作中的一個小疏忽到了客戶那裏就會演變成大問題,從而為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第三節 抓好細節,不讓責任心在小事上“缺位”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輕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禍患,將超乎人們的想象。”企業中,技術人才對專業技術工作不求進取,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對存在的技術問題懶得思考,對遺留的技術隱患不去克服,缺乏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營銷人員總想著公司做大規模的廣告,不好好地做經銷商的工作,做事不精益求精,隻求差不多。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疏忽往往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隱患。

廣州一家電製造有限責任公司曾發生過這樣一起管理“事故”:3號車間有一台機器出了故障,經過技術科的工作人員檢查,發現原來是一個配套的螺絲釘掉了,怎麼找也找不到。於是,隻好重新去買。可是根據公司內部規定,必須先由技術工作人員填寫采購申請,然後由上級審批,之後再經過采購部部長審批,才能由采購員去采購。

可是,問題又出現了。市內好幾家五金商店都沒有那種螺絲釘,采購員又跑了幾家著名的商場,也沒有買到。

幾天很快就過去了,采購員還在尋找那種螺絲釘,可是工廠卻因為機器不能運轉而停產。於是,公司的其他管理者不得不介入此事,認真詢問事故的前因後果,並且想方設法地尋找解決的方法。

在這種“全民總動員”的情況下,技術科才拿出機器生產商的電話號碼。於是,采購員就打電話問哪裏賣那種螺絲釘。對方卻告訴他你們那個城市就有我們的分公司啊,你去那裏看看,肯定有。

半個小時後,那家分公司就派人上門送貨來了。問題解決的時間就這麼短。可是尋找哪裏有螺絲釘,就用了一個星期,而這一個星期公司已經損失了上百萬元。

很快,工廠又恢複了正常的生產運營。在當月的總結大會上,采購科長將這件事情又重新提了出來。他說:“從這次事故中,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公司某些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從技術科提交采購申請,再經過各級審批,到最後采購員采購,這一切都沒有錯,都符合公司要求,可是結果卻造成這麼重大的損失,問題出在哪裏?竟然是因為技術科的工作人員沒有寫上機器生產商的聯係方式,而其他各部門竟然也沒有人問問。”

就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電話號碼,實實在在地阻礙了生產,給公司造成了上百萬元的損失!

飛龍集團總裁薑偉是“中國改革風雲人物”之一,1990年10月創立企業時,注冊資金隻有75萬元,第二年就實現利潤400萬元,1992年實現利潤6000萬元,1993年、1994年連續兩年利潤超過2億。這個靠“飛燕減肥茶”起家、“延生護寶液”發財的民營企業,資本積累速度絕不亞於海爾,其“地毯式”廣告轟炸產生的品牌效應一時間也不亞於海爾,可為什麼1995年一遇上保健品市場下滑就一蹶不振了呢?

其中原因非常複雜,薑偉本人對此進行過深刻反省。在其《總裁的20大失誤》裏,薑偉對飛龍跌落的原因從決策、管理、市場、人才等諸個方麵進行了剖析。其中第11大失誤是:

“管理規章不實不細。飛龍集團發展六年中製定了無數條規章和紀律,規章製度已經比較完整。但這些規章大部分沒有嚴密的具體細則,沒有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導致有規難依的局麵。糾正這一錯誤要從現在開始,總部各部門、各分公司重新把現有的法規完善後,要增加兩方麵的內容,即法規實施細則和實施檢查細則。”

飛龍集團的失敗為我們敲響了警鍾:責任無小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細節,要把責任具體分攤到每個人身上,隻有這樣才能防範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蟻穴”,確保企業健康發展。

比爾·蓋茨常常說,微軟距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從企業需要強調和重視管理細節的角度講,企業越大就越容易存在此類風險。韓國的大宇總資產700億美元,不能說不大,但說倒閉也就倒閉了。因為企業大,所以小事沒有人做;因為事情不大,所以小事做不透。工作中小事的失誤就好像是一隻有危害的老鼠,老鼠多了,破壞力就很大。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養成重視小事、認真細致的作風,對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