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議昆陽小人終作梗 劉文叔帶兵進昆陽(3 / 3)

“文叔真不愧是太學生,不但詩書禮儀學得精,天文地理樣樣都拿手,難得,難得!”鄧晨嘖嘖讚歎。但劉秀已經跑出很遠,沒有聽見。

正如劉秀所預料的,太陽升到頭頂時,霧氣漸漸開始消散。雖然仍是百步之外尚看不清楚,但心急火燎的王邑已經按捺不住,粗脖子紅臉地從營帳跑出來,滿嘴噴著酒氣:“好啦,能看清楚賊兵的腦袋啦,快些給我攻城,殺進去,不論男女,統統宰了!他奶奶的,閻王要你今日死,哪能明天還喘氣?快,攻城!”

號令傳下,諸將校不敢怠慢,立刻帶了自己的隊伍就要出動。就在這時,有哨兵跑來稟報:“司空大人,東南方向,有一支騎兵正向這邊趕來,看樣子是漢軍!”

“噢?”王邑一愣,“莫非宛城已經被他們攻下,移師來援助昆陽了?!人數有多少?”

“霧氣太大,看不十分清楚,根據隊伍長短,大概有千餘人!”

“什麼,千餘人?”王邑又是一愣,隨即明白過來似的哈哈大笑,“我知道了,這一定是先前逃出去的搬了救兵來。哼,真他娘的將熊熊一窩,更始皇帝是個呆子,手下兵將也沒一個聰明的,他也不瞧瞧,我新軍是幹什麼來的,千把人也叫救兵?!”

王尋也附和著發笑,揮手對眾人說:“別管他,你們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至於那些所謂的救兵,隻消中軍犬營內剩餘的幾千人馬,就足以讓他們命歸黃泉了!”

“司徒說得對,區區千把人馬,還算個事情,你們快去攻城!”王邑搖擺著毛烘烘的大手,趾高氣揚地大嚷。

“可是,王將軍……”有將校猶豫著說一句,“聽說上次領頭出城搬救兵的人是劉演的弟弟劉秀,他們劉家兄弟非同尋常,還是小心為妙。不如多派些兵力,主動出擊,在路口截住他們,叫他們影響不到城下軍營……”

“什麼非同尋常,說來說去還不是個賊?!賊也不是什麼有本事的賊,若真有本事,更始皇帝就該輪到他們劉家兄弟,結果弄出個呆子劉玄,這也叫有本事?我看他們,就像京城諺語說的,豆芽長得再高,也是小菜一碟!你們快去攻城,莫在這裏耽擱時間!”王邑不耐煩地嚷叫著,大家再沒人吭聲,紛紛散去。就是嚴尤,也張張嘴,卻沒能說出什麼。

霧氣越來越淡,已經能遠遠望見新軍營寨了,高高低低連綿著不見盡頭,仿佛龐然大物一般,相比之下,他們這千餘人的隊伍就很是渺小了。劉秀知道,眼前麵臨的是一場硬仗,一場以少勝多玄之又玄的惡戰。要想製服強敵,首先必須激勵走將士的勇氣。

不等眾人看清前邊的新軍陣營,劉秀輪起大刀,猛地抖動馬韁,高喊一聲:“新軍已經是強弩之末,經不起折騰了,快殺呀!”隨著喊聲,跨下青驪馬利箭一般地彈射出去。後邊眾人來不及觀察周圍形勢,急忙緊隨其後。

轉瞬已經闖進新軍大營中。大營中的新軍並沒接到有敵軍來襲擊的消息,懵懂間被殺得七零八散,弄不清突然冒出來的漢軍有多少兵力,隻顧了四下逃竄,根本想不到抵抗。劉秀立馬橫刀,在敵陣中往來衝殺,左劈右砍,頃刻間幾十顆人頭滾落地下。

跟隨在後邊的眾人從沒見過劉秀如此勇猛。在他們心目中,這個年輕人一向文質彬彬,舉手投足充溢著儒雅氣息,沒想到今天卻如同從山上衝下來的猛虎,見人便砍,逢敵就殺,青驪馬旋風一樣卷過的地方,狼藉一片,血肉模糊。大家無不嘖嘖讚歎地交口議論幾句,有人大發感慨:“劉文叔將軍平日裏和敵軍對陣,總是小心翼翼,似乎很是怯敵。現在我明白了,以前那都是小敵,小敵容易立功,文叔就讓紿咱們。現在麵臨大敵,危險最大,文叔這才顯露出本色,衝到最前邊。看來人人都說文叔仁厚,果然不假!”

另有人大喊:“別說了,這就是英雄本色!來,咱們全力助文叔將軍一把,殺他個痛快!”說著催動戰馬大家一擁而上,在人山人海中殺開一條血路。

很快來到新軍陣營中心。本來以為千餘人的兵力,在大營外圍就會被吃掉。沒料到他們竟然衝了進來,而且來得這麼快。王邑和王尋都暗吃一驚,但誰也沒說出口。麵對洶洶而來的漢軍,王邑害怕擾亂了整個大營的陣腳,隻好下令大部隊暫且往後退卻。誰知這一退卻,卻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無論是新軍還是劉秀帶領的漢軍,都以為新軍敗了。不明就裏的新軍頓時驚慌一片,奉命退卻的新軍轉身猛跑,陣腳反而真的開始大亂。

劉秀如何肯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趁勢高喊:“兄弟們,新軍敗了,他們並沒多少實力,快殺呀!”青驪馬噅噅地噴著熱氣,向敵軍縱深營寨衝殺而去。馬蹄揚起處,新軍慘叫著倒下一片。

衝殺半晌,漢軍千餘騎兵已經站穩了腳跟,在新軍中軍大營附近和王邑精銳部隊對峙。有人提出:“文叔將軍,兵貴一鼓作氣,趁咱們現在士氣正旺,趕緊殺進城去,救出昆陽城內的弟兄。即便城內人馬太弱,殺不出來,和他們共同堅守,等待後續援軍也是個辦法。”

劉秀把大刀橫放在馬鞍上,活動一下酸困的胳膊,看看對麵小山包一樣的敵軍陣營,沉吟片刻,忽然決斷地說:“這樣不好,無論是殺進城去引導著他們殺出來,放棄昆陽,還是和城內的兄弟一起堅守,對新軍都構不成太大損失。他們以後還有足夠的力量去援救宛城,對我們在宛城的漢軍主力極為不利。咱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要盡可能多地消滅新軍,讓他們沒有餘力再和宛城方麵相呼應。”

“劉將軍,那,你說該怎麼辦,我們聽你的!”一場拚殺下來,許多人對劉秀已經心服口服,不假思索地高聲應和。

“方才我已經想好了,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咱們無須進城,就在這裏駐紮下來,等後邊的步兵趕到,也是一支很大的力量。咱們往來衝殺,使勁增大他們的傷亡,讓新軍攻昆陽攻不下,走宛城又走不脫,像野獸一樣給困在這裏。”劉秀目光灼灼地看著圍攏在自己身邊的這些剽悍騎兵,滿懷信心。

安頓下來以後,後邊的步兵陸續趕到,雖然人數還是很少,但個個精神抖擻,比起委靡的新軍陣營來,自有另一番氣象。劉秀精神更為振奮,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擾亂新軍人心,他靈機一動,爬在用石板搭起來的矮桌上,草草寫成一封信。在信中,劉秀告訴城內的漢軍將領,說漢軍主力此刻已經攻下了宛城,宛城新軍全軍覆沒,現在漢軍主力正移師北上,不久就可趕到昆陽,到時候裏應外合,一定要把王邑的新軍給全部消滅。

信寫好後,劉秀讓鄧晨單槍匹馬前去闖營送信,並特意囑咐,送信隻需送到半路,然後假裝慌亂,把信失落在新軍手裏,能讓新軍看到此信,你就完成了任務。鄧晨雖然不十分清楚劉秀用意,但知道其中必有道理,立刻欣然答應。他橫戈躍馬,連衝過幾座新軍大營,直殺得汗透衣甲,作出精疲力竭的樣子,撥馬返回。掉轉馬頭的時候,腰間掉下一個竹筒,鄧晨故作沒看見,呼嘯著衝了回來。

新軍兵卒撿到竹筒,發現裏麵塞了封帛書,知道一定寫的是軍情,都急於了解眼下形勢到底怎樣,也顧不上軍規,爭先恐後地搶著看。許多人看過後,才急忙送到王邑和王尋手中。兩人看罷劉秀的親筆信,衝天傲氣頓時低落許多。“王將軍,咱們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小昆陽城上,結果把宛城給喪掉了。是不是有點大缸裏打翻了油,沿路上拾芝麻的意思?太因小失大了吧?”沉默半晌,王尋才小心翼翼地說。

王邑沒有吭聲,這和他自帶兵出朝以來粗暴的脾性很是反常。大帳外人聲鼎沸,一傳十十傳百,大部分新軍已經知道宛城失守漢軍主力正衝殺過來的消息,吵吵嚷嚷著要放棄這裏無謂的攻殺,西退潼關,返回長安去。王邑不敢再耽擱,立刻命令,加強東南方向上的兵力,讓王尋親自出馬,在昆陽城西背靠滍川列出戰陣,準備和漢軍決一高下。

從新軍一係列動向中,劉秀知道,王邑已經中了自己的調虎離山之計,他馬上做出反應,和諸多將領商議後,采取迂回戰術,組織起三千人的敢死隊來打前鋒。準備妥當後,劉秀命令大隊人馬擊鼓呐喊,佯裝要大舉進攻的樣子,自己則率領彭死隊刀錐一般銳利地直刺入新軍大營的深處。他們提前商定好,一旦敢死隊突襲成功,大隊人馬就立刻從正麵出擊,兩方麵結合,大量殺傷新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