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曲徑通幽(3 / 3)

《世說新語》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人。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虎賁衛土去抓他。

他的妻子趕出來告誡地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

於是,當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處罰。”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也都很稱職,於是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一套新衣服。

許允提拔同鄉,根據是封建王朝製定的個人薦舉製的任官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謙。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來選擇說話的技巧的例子了。

以領導的話作為你評價事物的標準,會使你在勸諫領導的過程中處於一種安全、有利的地位,因為領導是絕不反對別人引用自己的觀點的,而且,它會激發領導的心理認同感和成就感,心生欣悅,或至少不會有所反感。再把領導的觀點加以引申,最後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不可行的結論,就會使領導得以醒悟,同時,也使你的觀點得以巧妙地表達。聰明的下屬是不會忽視這種委婉卻是十分有效的勸說方法的。

在《古今譚概》中,曾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齊宣王斬殺了謀叛之臣齊國大夫邾石父,並準備滅其九族,斬盡殺絕。邾石父的族人就跑來求救於艾子。於是,艾子來到齊宣王麵前,問道:

“謀叛的隻是邾石父一個,他的宗族有什麼罪,要被殺呢?”

齊宣王說:“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廢掉,法典上明明白自地寫著‘與叛同宗者殺無赦’。”

艾子說:“我也知道大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我聽說以前公子巫在邯鄲投降了秦國,公子巫不是大王的舅舅嗎?那麼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也該連坐,希望大王馬上自盡吧,不要因為愛惜自身而破壞了先王的法度。”

說罷,便從懷中掏出一根繩子來,鄭重其事地獻給齊宣王。

齊宣王哭笑不得,隻好說:“先生,算了吧,我赦免他們就是了!”

人,在高興的時候,往往會很容易接受意見,娛樂是領導難得的放鬆機會。

在娛樂中趁領導心情好時提建議,更容易為領導所接受。此時,你可采取潛移默化傳輸思想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借題發揮巧妙引申的方法,但要注意,一定不要使領導感到掃興。

現代心理學證明:人在情緒不佳、心有憂懼等低落狀態下較之平常,更容易悲觀失望、思維遲鈍且情於思考,情感波動大並易產生過激行為。這說明,人是一種有著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動物,其思維特征要受到某種心理狀態的影響。因此,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我們也要注意對方的情感變化,趨利避害,從而占據某種心理方麵的優勢和主動,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消極傷害。

領導也是人,也無法擺脫上述思維規律的影響,這就提醒我們,一定不要在領導情緒不佳時進言;同時,也啟示我們,在領導心緒高漲。比較興奮時提出建議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左傳》上記載有這樣一件事:晉靈公為了享受,大興土木,建造九層高台,搞得怨聲載道。不少大臣直言諫阻。晉靈公不但不聽,還張弓搭箭,揚言誰再對此事多言就射死誰。許多人都被他給嚇住了。這時,大臣荀息走過來,笑著對晉靈公說:“我願為大王表演一個小技藝,把12個棋子堆起來,我還能在上麵放9個雞蛋。”晉靈公一聽,覺得很驚奇,就放下弓箭;來看荀息的表演。當看到苟息果真把棋子擺起來,又往上麵放雞蛋時,晉靈公十分緊張,不自禁地連聲說;“危險!危險!”聽了這話,苟息不動聲色地說:“這還算不了什麼,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晉靈公聽到這話,好奇心更盛,連忙催荀息表演給他看。荀息一見時機成熟,便向晉靈公說道:“這九層高台修了三年還沒造成,現在地無人耕,布無人織,國庫空虛,一旦外敵入侵,國家很快就要滅亡!大王,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嗎?”這一番話,說得晉靈公恍然大悟,於是下令停止修造高台。

荀息沒有被射死,還成功地勸阻了晉靈公九層高台的建造工程。

荀息用一種很輕鬆的方式辦成了大事。

在娛樂中,領導心情比較高興,情緒較為放鬆,更容易接受下屬的一些建議。但是如果不能細察當時的情形,不能選擇有利的進言時機,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招致領導的不快。

周恩來總理也曾很好地運用娛樂方式,解決了一個外交難題。

當年有某國高級官員訪華時,被我國展示的國寶九龍杯迷住了,愛之心切,竟然做了梁上君子,工作人員發現九龍杯被盜後,馬上向周總理作了彙報,建議對外賓進行搜查。

在當時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周總理考慮如果采取搜查措施,一方麵會使外賓下不來台,麵子上難堪,更重要的是極有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失誤。因此不同意這種做法。那麼,采取什麼樣的辦法才能既找回九龍杯,又不傷外賓的麵子呢?周總理也不禁鎖緊了眉頭。恰巧當時安排的活動是看雜技表演,周總理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下令對九龍杯失竊一事不要聲張,馬上安排外賓看雜技。

當演到魔術節目時,魔術師拿出了剩下的幾隻九龍杯,先向觀眾作了介紹。然後說,現在已把幾隻變到台下,馬上就可以變出來。說著,來到偷杯的外賓麵前,果然將九龍杯從他的包裏“變”了出來。觀眾一片掌聲,外賓雖略顯尷尬,但總算保住了麵子。

魔術表演確實是個機會,周總理隨機應變,解決了外交場合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