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優孟諫楚王(1 / 2)

在求人辦事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非常不便於明說的問題,如果直接說明,一方麵對方會懷疑你有私心,另一方麵,還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時怎麼辦?如果能巧妙利用旁敲側擊的策略就可能使局麵有所突破。

孫叔敖在做楚國令尹前,是一個窮人,一直在他的家鄉湖北夢澤地區讀書、務農。由於他的學問大,人品好,在當地是一位很有影響的隱士。當時在楚國執政的楚莊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國君,他為了富國強兵,爭霸諸侯,到處收攬治國治軍的人才,夢澤的地方官就把孫叔敖推薦給他。楚莊王和孫叔敖一見如故,非常投機,當下就任命他為楚國的令尹。

他上任以後,就幫助楚莊王改革製度,整頓吏治,訓練軍隊,又組織民眾拓墾荒地,開挖河渠,努力發展生產。楚國是一個河湖港灣遍布的地區,年年水患成災,為了免除水災、旱災,孫叔敖召集了楚國所有經驗比較豐富的水工,一起勘測地形,興辦了楚國最大的水利工程——芍陂河工程。當時,楚國動員了幾十萬民工日夜苦幹,孫叔敖還親自到工地去督促檢查。沒多久,芍陂河修成了。這條河不但大大減緩了每年雨季的水勢,而且還可以灌溉100多萬畝農田,僅這一項,每年就能為楚國增加幾千萬斤糧食。孫叔敖幫助楚莊王紮紮實實地搞了幾年建設,楚國很快就富強起來了。《史記》上這樣描寫了當時楚國繁榮安定的景象:“上下相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民樂其生。”

自從有了孫叔敖這樣一個好令尹,楚莊王真是如魚得水,痛快得不得了。可是,沒有多久,孫叔敖就在繁忙的政務中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了。楚莊王召集了楚國最有名的醫生為他治療,也沒有見效。

孫叔敖臨去世時,把他的兒子孫安叫到床前,囑咐說:“我知道你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我死以後,你千萬不要再做官了,還是回老家去務農吧!如果大王一定要封給你一塊土地的話,千萬不要爭好地方,就把那塊沒人要的寢丘要下就可以了。我已寫好了給大王的奏章,我死了以後,你把它遞上去。”孫叔敖去世後,孫安就按父親的囑咐。把那卷奏章送給了楚莊王。楚莊王打開一看,上麵除了有關內政外交、經濟、軍事和愛護百姓、獎勵耕戰的建議外,對孫叔敖自己和他的兒子還講了下麵一段感人肺腑的話:“靠了大王的信任,我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鄉下人居然做了楚國的令尹。盡管我十分努力地辦事,也報答不了大王的恩寵,現在,我要離開大王和楚國而去了。我隻有一個兒子,可是他沒有治理國家、幫助大王的才能。我懇請大王不要留他在身邊做官,讓他回到家鄉去生活,這就是對他很好的照顧了。”

楚莊王一邊看奏章,一邊流眼淚,看完奏章,早已泣不成聲,隻是衝著天上喊:“老天爺呀,老天爺呀!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他要孫安留在他身邊當大夫。可是,孫安堅持遵照父親的遺囑,要回家鄉去,楚莊王拗不過他,隻好答應了。也許是楚莊王覺得孫叔敖當了多年的令尹,家裏的生活不會成問題,也許是他過分悲痛,把孫安今後如何生活的事忘記了。反正是,他答應了孫安回鄉的要求後,再也沒有提起過如何安排令尹一家人今後生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