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被張儀這一捅,不禁站了起來,要張儀繼續說下去。
張儀一看自己的關子賣成功了,才慢悠悠地請齊宣王不要急,坐下來聽他說。他說:“大王要知道,現在秦國與楚國已經通婚,一個嫁女兒,一個娶媳婦,相處得如親兄弟一般。韓國也已向秦國獻出重鎮宜陽,魏國交出了黃河以南一線的要地,趙國割出了黃河北岸的河間。這樣一來,秦國的勢力,實際上已伸展到離齊國不遠處了。大王如果墨守合縱的落後形勢,與秦國繼續對立,秦國可以指使韓國和魏國進攻齊國的南部邊境,同時協同趙國的軍隊渡過清河,直指博關,那麼大王的都城臨淄和要塞即墨就不再屬齊國所有了!”
齊宣王一琢磨,心中不免一驚,暗暗地佩服張儀的見解,同意與秦國聯盟。
張儀,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似乎一切都是完全為了對方的利益著想,言辭忽而懇切,忽而神秘,忽而嚴厲,忽而犀利,變化多端,可謂是掌握了軟硬兼施的精要。
接著,張儀又去了趙國。趙國是當年第一個支持蘇秦組織合縱的諸侯,曾經提倡向北方民族學習騎馬射箭的武靈王還在。張儀毫不氣餒地既委婉又嚴肅地對趙武靈王說:“大王當年組織關東諸侯一起抗擊秦國,使秦國在15年中不敢跨出函穀關半步。
大王的威望震懾整個山東,敝國感到害怕,隻有埋頭在國內修整衣甲,磨礪武器,努力耕種,積累糧食。我們之所以能這樣兢兢業業地自強不息,實在是大王嚴厲地督責逼出來的。以大王的力量,完全可以成為天下的霸主。遺憾的是秦國雖然遠在偏僻的地方,但長久以來,內心含著憤怨,是不會屈服的。現在楚國已與秦國結為兄弟之邦,韓國與梁國向秦稱臣。作為秦國東方的羽翼,
齊國也給秦國獻出了一片盛產魚、鹽的沿海之地,這有如砍掉了趙國的右臂。一個沒有右臂的人與別人作戰,加上孤獨一身沒有外援,要想不遭到失敗,行嗎?眼下秦國已發出三支部隊,一支直奔午道,與齊國聯擊後渡過清河,屯駐邯鄲的東麵;一支屯駐成皋,把韓國和梁國的軍隊安排在黃河以南;另一支軍隊屯駐澠池。秦、齊、韓、梁已經互相約定,攻趙時一齊行動,打下趙國,由四家瓜分趙的土地,情況就是這樣。大王,我今天來的真正意圖,就是想讓趙國能避免這場災難。辦法隻有一個,就是趕快派出能代表大王的使者,與秦王真心實意地聯盟,表裏如一地結為兄弟之國。如此一來,上麵所說的危機也就可以徹底消除了。”
趙王忖度了一下形勢,覺得也隻能這樣做了。
張儀接著北上燕都,對燕王說:“不久前趙王的使者已經到了秦國,向秦王獻上了河間的土地,表示願意追隨秦國。如果大王不能像他們那樣做,秦國將出兵雲中和九原,並調動趙國的部隊一齊攻打燕國,那時易水和長城都將不再為大王所擁有了。反過來說,大王如能追隨秦國,就永遠不用擔心齊國和趙國的侵犯;因為齊國和趙國現在就像是秦國的郡和縣那樣依附著秦國,它們是不敢背著秦國隨便出兵攻打別人的。”
燕王隨即提出以常山以南的5個縣作為禮物,向秦國求和。
就這樣,最後幾個殘餘的諸侯國都集中在秦國的旗幟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