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3 / 3)

這以後,俄軍元氣大務,一蹶不振,戰爭最後結果,東鄉率領的日軍艦隊不僅全殲太平洋艦隊,連後來的增援的俄波羅的海艦隊也全軍覆沒。

東鄉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利用馬卡羅夫的弱點,采取先擒主帥,動其根基的戰術,在世界海戰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筆。

泰王智斬緬王儲

在16世紀下半葉,泰國和緬甸兩國曾為互相吞並進行過多次戰爭,當時,亞熱帶地區盛行用大象作戰,1569年泰國被緬甸滅亡。時隔15年後,已經長大成的泰國王子,在泰國的肯城自立為王。他牢記亡國之恨,每日組織操練象戰,隨時準備抵抗緬甸軍隊進攻,緬甸國王聽到消息後,十分不安,他感到泰王的存在,簡直是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但由於泰國王深得民心,又重視操練軍隊,研究象戰,暫時未敢妄動。在備戰8年後,緬王派王儲率領大軍對泰王進行討伐。泰王料到緬王不會坐視自己稱王,對這次討伐早有準備。於是立即召開禦前會議研究具體作戰方案。

“緬王與我滅國之恨,今日又派兵前來討伐,位有什麼退敵之計。可盡管說來。“泰王拋磚引玉開頭。

“為次緬軍來勢凶猛,他們準備了這麼長的時間,率領象軍上萬,必然想一舉滅掉我國。我軍戰鬥力雖強,但兵力上不占優勢,以我看,隻能智鬥,不可硬拚。“說話的是泰王的同胞弟弟,他分析得有理有據。

“以你看如何智鬥?”泰王問。

“緬王儲是緬甸國的王位繼承人,所謂國之根基,緬王派他親自出兵,是要讓他在群臣麵前樹立威信,以便日後接替王位。我們就來個擒賊先擒王,高潮生擒緬王儲,把他作為人質,逼緬軍退兵,這是動搖緬王基業的大事,他一定會乖乖就範。”大家一聽要活捉緬王儲都來了精神。

泰王說:“這個主意不錯,怎樣才能生擒緬王儲,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隻是有這個想法,如何生擒,還須王兄定奪,我再想想看。”

“大家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在緬王儲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緬王儲對我地形不熟,必然中計,我們可借機捉住他。”

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

於是,泰王命令:“我和王弟出麵迎敵,其餘將領率兵在密林處埋伏,等我和王弟將其引入伏擊圈,一起上手,生擒緬王儲。”

緬王儲率領象隊浩浩蕩蕩前來進攻泰王,因地形不熟,果然在叢林中迷了路,繞了個圈子才回到既定的進軍路線,一看泰王隻帶不多隨從前來應戰,急忙命令兵士上前衝殺,泰王兄弟邊戰邊退,等緬王進了泰王設下的埋伏圈時,泰王一個手勢,伏兵四起,幾千隻大象載著手拿兵器的十分滿意軍殺了出來,緬軍陣腳下大亂,眼看就要生擒緬王儲,不料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原來泰王兄弟所乘的大象正值發情期,看見緬軍大象四處逃散,立即追趕,兩軍大象你追我趕,霎時間塵土飛揚,敵我難分,兩軍成犬牙交錯之勢,過了好一陣,塵土落定,泰王一看左右,大吃一驚,原來剛才塵土遮天蔽日時,自己已經孤入敵陣,周圍隻有少數隨從跟來,隻見緬王儲騎象率軍立於樹下,四周都是緬軍。反而冷靜了許多,他決定刺激緬王儲與他決鬥,縱然不能生擒緬儲,至少也拚個魚死網破,他高聲向緬王儲喊道:“皇兄!為何呆在樹下乘涼,莫不怕我不成!敢與我一對一個決個雌雄嗎?”緬王儲本來可以命手下蜂擁而上,殺掉或生擒泰王,但他受王者風範熏陶多年,十分顧及王儲的身分,心想,如不應戰,有失王威,於是催動坐象向泰王的坐象衝去泰王坐象受到突然衝撞,象頭一偏,象身正好橫對緬王儲,緬王儲一看正是象戰中殺敵的最好時機,舉刀向泰王砍去泰王急忙閃過,頭盔被砍落在地,此時,泰王坐象回身過來一撞,正好使緬王儲的坐象橫向對他,泰舉也猛砍,正中緬王儲右肩,王儲媽血流如注,倒在象脖子上,緬軍一看主帥被殺,無心戀戰,急忙退兵而回。

王儲被泰王斬殺,緬王自感無顏,此後150年內再未敢染指泰國,泰王的擒賊擒王之計,使其國家安享了一個多世紀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