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清不負期望,在京都小娘子之中名聲日隆,除了平日對林熙真、範念慈等人還有所顧忌,其他的小娘子可以說都不在她的眼裏。
不知為何,今日卻對五品官之女張瑞娘處處針對,長公主也覺得奇怪,不禁細看了兩眼張瑞娘。
哪知道她雖然處在風口浪尖,卻舉止平易,絲毫不把其他人的針對放在眼裏,的確是有被王芙清視作對手的本錢。
但是最讓她吃驚的還是她竟然得知失傳已久的問策之禮。
“聽說這張瑞娘自西北上京之後,一心待嫁、深入簡出,隻前些日子參加了吏部尚書的宴會,被一種小娘子奚落後一直沒有參加過其他府中的宴會,大家對她都不是很熟悉。”韓女史作為公主府掌事女史,動用了諸多眼線,短短時間就查清了瑞娘入京的方方麵麵。
“她雖然深居簡出,但還是很有些見識,剛剛那些對於改製的見解,就是沉浸官場多年的人也不一定能夠一針見血的說出來,更何況還有那問策古禮。”長公主皺眉道。
“這古禮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公主之前提到的華陰二老也是從西北華陰來的,可能這種古禮在西北還有人知曉。估計剛剛的古禮也是她從古書上看來的,或是在西北聽人說的。”韓女史見公主耿耿於懷,順著思路推測道。
“要是那樣便也罷了,不過這張瑞娘在小娘子中見識也算是拔尖的。”長公主想起剛才瑞娘侃侃而談的情形,嘴角上挑。
很久沒有見過這樣的女子了。
“不過……”韓女史抬眼看了一眼長公主。
“如何?”
“聽聞鎮國公府梁將軍出殯那天,她聽了咱們府中大郎君的琴聲後,跑到郎君麵前,大家都說她被大郎君的琴聲感染了,情不自禁要看看彈琴之人。”
“還有此事?!”長公主不禁一愣,這女子初看普通,但行事卻往往出人意料。
“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咱們府的大郎君一貫是小娘子們的焦點。當日也有很多小娘子隔著車轎簾子偷偷觀望的。”韓女史微笑著說。
“這倒也是。”長公主知道自己的兒子一向被人矚目。
但怎麼他就沒有入眼的呢?
“詢兒如何了?”
“正要稟長公主得知,大郎君送走西暖閣的眾位郎君後就回書房了,聽青書說一直沒有出來,也不讓人進去打擾。”
“今日的事情讓府中人不要再到外麵去說嘴了。”長公主猶豫一下,囑咐道。
長公主多年沒有參與政事,今天又被瑞娘的問策之禮激起了對前事的回憶。
她也覺得剛剛的表現唐突了,如果被外界渲染,會被說公主又意圖參政。
“是,公主。”韓女史得令,“您返回之後,芙清小娘子領著眾位小娘子繼續賞花、聯句。後來西暖閣那邊也傳來了對小娘子們梅花詩的評鑒,芙清小娘子的詩被評為‘花神’、熙真小娘子的詩被評為‘花仙’,小娘子們都樂不思蜀呢。”
也對,小娘子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暖閣了,對剛才的對話應該隻覺得奇怪,也不會有其他的想法。
長公主放下心來,想了想吩咐:“給張瑞娘再加一份賞賜吧,就拿梳妝盒右手匣子裏的嵌紅寶紫金釵。那支釵是前朝貢品,太祖當時得了給我的,我年輕時常帶,現在不合適了,正好讓她拿去。過些日子就是她大婚之日,就算是我給她添妝了。”
“是。”韓女史施禮,立刻下去準備,看來這瑞娘子的確得了裝公主的青眼。
長公主想起張瑞娘那雙飛揚的長眉,如果配上紅寶的流光溢彩,那風采會蓋過這京都的名門貴女。
“忠勇侯府這次倒撿到了塊寶。”長公主不禁羨慕起了自己的小姑忠勇侯府王夫人,長歎一聲,真正開始閉目養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