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第十八課 不做壞心情的俘虜? (2)(1 / 2)

每天生活中的矛盾、衝撞甚至衝突,都是無法避免的。有些小事發生了,也別過分地苛責自己,過去就過去了,別再想著它。如果一個人被生活中的瑣事牽著鼻子走,人也會變得瑣碎,不僅不討人喜歡,也容易自尋煩惱。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猜疑是一種不符合事實的主觀想象,是基於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心理而產生的心理障礙。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後把許多毫無聯係的現象都通過所謂的“合理想象”牽扯在一起,以證明自己看法的正確性。結果,卻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

這天,同寢的小方在收拾書本時,將書堆放在旁邊小會的床上。看到自己雪白的床單被小方的書蹭髒了,小會瞪了小方一眼。其實小方並沒有看到,其他同學也沒注意,但是瞪完之後,小會立刻後悔了,怕其他同學看見。不巧的是,正好有一位同學抬頭看小會,小會隻能不好意思地笑笑。

事情發生以後,小會心裏非常擔心,怕同學說自己太小氣,以後對自己也不再那麼好了。小會一整天都在注意其他同學的反應,也不出去上自習。恰好看她的那位同學又問她:“你今天下午怎麼不去上自習呢?”小會認為這是故意讓她走開,好和別人議論她剛才瞪眼的事兒。晚上大家一起去吃飯,小會回來晚了點,其他人正說笑著,也就沒在意她,她認為他們一定彼此說好了,不理她了。第二天到了教室,小會又發現別人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她,心想壞了,她們一定對全班同學說了,這一下全班同學都知道了,自己是個小心眼的人了。

以後到教室的時候,聽到同學們在笑,小會就認為大家是在笑自己;她坐在教室的前麵,擔心別人在背後說她的壞話;坐在教室的後麵,她又認為前麵的人回頭就是看她,然後再講她的壞話。為此,小會整天坐立不安,覺也睡不踏實,怕睡著後別人講她的壞話。不久,小會患上了失眠性神經衰弱,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她居然還在想:別人這下更會笑我學習成績下降了。

朋友們,你們看,猜疑心理的後果多嚴重啊!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猜疑是一種不符合事實的主觀想象,是基於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心理而產生的心理障礙。

哈佛告訴學生:猜疑是一種十分有害的心理。

習慣猜疑的人往往會因為猜疑而生誤會,傷害了朋友,造成緊張氣氛,這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為了避免不應有的隔閡和衝突,消除猜疑心理、建立互信關係應成為人際交往中的準則。那麼,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優化個人的心理素質。拓寬胸懷,來增加對別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隻有擺脫錯誤思維的束縛,走出先入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隻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於眾,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獲得最大限度的諒解。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果。因此,聽到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

第五,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曆以及與自己交往時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心理魔法書:

猜疑似一條無形的繩索,會捆綁我們的思路,使我們遠離朋友。如果猜疑心過重,就會因一些可能根本沒有或不會發生的事而憂愁煩惱、鬱鬱寡歡。愛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思想狹隘,因而不能更好地與同學、朋友交流,其結果可能是無法交到朋友,變得孤獨寂寞,這對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危害。所以,一定要消除猜疑心理。

相信別人就等於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