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陰影,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中。不管過去的一切多麼痛苦,多麼頑固,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不要讓擔憂、恐懼、焦慮和遺憾消耗你的精力,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未來的創造中去吧!
讓那擔憂和焦慮、沉重和自私遠離你,更要避免與愚蠢、虛假、錯誤、虛榮和膚淺為伍。勇敢地抵製使你失敗的惡習和使你墮落的念頭,你會驚奇地發現,你人生的旅途是多麼的輕鬆、自由,你是多麼自信!
要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喪的麵容、苦悶的表情、恐懼的思想和焦慮的態度是你缺乏自製力的表現,是你弱點的表現,是你不能控製環境的表現。它們是你的敵人,要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
請記住:生命在,希望就在!
心理魔法書:
活著就是希望,活著就有希望。其實,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隻有對處境絕望的人。伸出你的手,摸摸自己的心,感受心跳的感覺。那是一種韻律,是一種激情,是活生生的希望在搏動。隻要活著,就有實現希望與夢想的機會。
在絕望中追逐希望的光芒
希望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支撐生命的力量。如果我們不放棄心中的希望,那麼苦難都會被我們克服。
二戰時期,在納粹集中營裏,一個叫瑪莎的猶太女孩寫過這樣一首詩:
這些天我一定要節省,
我沒有錢可節省,
我一定要節省健康和力量,
足夠支持我很長時間。
我一定要節省,
我的神經我的思想,
我的心靈和我精神的陽光!
我一定要節省流下的淚水,
我需要它們很長很長的時間。
我一定要節省忍耐,
在這些風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裏,
我有那麼多需要的:
陽光的溫暖和一顆善良的心。
這些東西我都缺少。
這些我一定要節省。
這一切,上帝的禮物,我期待保存。
我多麼悲傷,倘若我很快就失去它們
即使在隨時都可能死去的時候,瑪莎仍然熱愛著生命。她用稚嫩的文字給自己弱小的靈魂取暖,用堅韌的希望照亮黑暗的角落。
很多人在絕望中死去,而這個當時隻有10歲的小女孩瑪莎,終於等到了二戰結束,看見了新生的曙光。
哈佛的教授們一直告誡自己的學生:無論處境多麼艱難,無論多麼絕望,都要給自己一個希望。希望是什麼?是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將活得生機勃勃、激昂澎湃,哪裏還有時間去歎息、悲哀,將生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小事上呢?
希望來自於一顆樂觀豁達的心,有了一顆這樣的心,無論麵臨多麼惡劣的環境,都能夠對未來充滿希望。
在課堂上,哈佛教授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件事情,美國有一所小學的畢業生在當地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是最低的,後來一位研究者通過對該校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得到了一個奇怪的答案——因為該校的學生都知道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在這所學校,新生入學後接受的第一堂課就是: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在課堂上,孩子們明白了鉛筆不僅有寫字這種最普通的用途,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作為禮品送人表示友愛;當做商品出售獲得利潤;筆芯磨成粉後可做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於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幹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做玩具車的輪子;在野外探險時,鉛筆抽掉芯還能被當成吸管喝石縫中的泉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當做自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