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第九課 幸福來自積極快樂的生活? (2)(2 / 3)

通過這一課,學生們懂得了:擁有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並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一個人生存下去。這種教育的結果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無論他們的處境如何,都生活得非常快樂,因為他們永遠對未來充滿希望。

哈佛教授通過這個案例告訴學生:一支小小的鉛筆有無數種用途,它可以用來畫線、做禮品、做潤滑粉,甚至還可以用來自衛。同樣,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比如眼睛和耳朵也有許多用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讓我們生存下去。因此,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在絕望中追逐希望的光芒。

心理魔法書:

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能夠充滿士氣地麵對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將時間花費在無盡的悲哀和苦悶上。生命有限但希望無限,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能夠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停止抱怨,珍惜你所擁有的

隻要你還有飯吃,有衣穿,你就不應該抱怨生活。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想想他們,你就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事情怎麼會這樣呢?真是煩人!”“我這次考試沒考好,全都怪昨天晚上……”“考試題出成這樣,老師根本就是在難為我們。”這是不是你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心情不愉快的時候,這些抱怨的話好像不經過大腦自己就到嘴邊了,然後心情就會變得很沮喪。在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下,不難想象,你犯錯誤的幾率自然要比別人高,許多新的煩惱又在後邊等著你,那麼你又開始新一輪的抱怨——沮喪——出錯——倒黴……

哈佛教授認為,抱怨隻是暫時的情緒宣泄,它可是心靈的麻醉劑,但絕不是解救心靈的方法。因而,他們經常告誡自己的學生:遇到問題,抱怨是最壞的方法。

羅曼·羅蘭說隻有將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也有人說,如果一個人青少年時就懂得永不抱怨的價值,那實在是一個良好而明智的開端。倘若我們還沒修煉到此種境界,就最好記住下麵的話:如果事情沒有做好,就千萬不要為抱怨找借口。

古人雲:人生之事,不順者十之八九,常想一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活在世上,十件事中有八九件都會使人不順心,但要常去想那一兩件使人開心的事。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明智的人會一笑了之,因為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是無力改變的,有些事情是無法預測的。能補救的應該盡力補救,無法改變的就坦然麵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做該做的事情。

一名飛行員在太平洋上獨自漂流了20多天才回到陸地。有人問他,從那次曆險中他得到的最大教訓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說:“那次經曆給我的最大教訓就是,隻要還有飯吃,有水喝,你就不該再抱怨生活。”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快樂的人不會將這些裝在心裏,他們沒有憂慮。所以,快樂是什麼?快樂就是珍惜已擁有的一切,知足常樂。

抱怨是什麼?抱怨就像用針刺破一個氣球一樣,讓別人和自己泄氣。

其實,抱怨屬人之常情。“居長安,大不易”,難道不許別人說一說苦悶嗎?抱怨之不可取在於:你抱怨,等於你往自己的鞋子裏倒水,使行路更難。困難是一回事,抱怨是另一回事。抱怨的人認為不是自己無能,而是社會太不公平,如同全世界的人合夥破壞他的成功,這就把事情的因果關係弄顛倒了。

喜歡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後,心情非但沒變輕鬆,反而變得更糟。常言說,放下就是快樂。這也包括放下抱怨,因為它是沉重又無價值的東西。

人們喜歡那些樂觀的人,是喜歡他們表現出的超然。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氣和信仰,樂觀的人都具備。他們在自己獲益的同時,又感染著別人。人們和樂觀——包括豁達、堅韌、沉著的人交往,會覺得困難從來不是生活的障礙,而是勇氣的陪襯。和樂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就得到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