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羞愧地笑了笑,說:“我已經心平氣和了!現在想來那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值得生那麼大的氣,隻是給您添麻煩了。”
智者仍然心平氣和地說:“這就對了,我不急於和你說這件事情就是想給你思考的時間讓你消消氣啊!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在氣頭上說話或行動。”
哈佛告訴學生:遇事發怒是最不明智的一種選擇。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不要因為你的敵人燃起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燒死。發怒燒到的隻有你自己。留心四周,我們隨時可以找到正在生氣發怒的人們。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生氣動怒。商店裏,也許顧客正在和營業員吵架;出租車上,司機也許正因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汽車上,也許兩人正在為搶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種情形,舉不勝舉。那麼你呢?是否動輒勃然大怒?是否讓發怒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你是否知道:這種情緒根本無濟於事?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大加辯護:“人嘛,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我要不把肚子裏的火發出來,非得憋死不可。”在這種借口之下,你不時地跟自己生氣,也衝著他人發火,你似乎成了一個隻會生氣、發火的人。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玻璃試管插在裝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裏,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他呼吸時水是澄清透明無雜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澱;悔恨時有蛋白質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愛爾馬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鍾後,大白鼠竟死了。由此愛爾馬分析認為:“人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分泌的都複雜,都更具有毒性。因此生氣的人很難獲得健康,更難長壽。”
震驚於實驗結果的同時,我們更要清楚,我們每一個人,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困惑、煩擾,都應該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忍讓、避免生氣,牢記“氣大傷身”,用寧靜的、博愛的心態,對待世間事,煩惱自會遠離。哲人說: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不錯,何必為別人背沉重的包袱,何必為別人犯下的錯誤承擔責任,其實,人隻要肯換個想法,轉移一下視角,就能讓自己有新的心境。
我們需要記住:“生氣是一種毒藥!”我們不能讓自己的情緒隻停留在問題的表麵,我們必須學習“轉念”、“少點怨,多點包容”,讓負麵情緒遠離自己,而用樂觀的正麵思緒來迎接人生。
心理魔法書:
人們時刻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尤其在人生的一些關鍵時刻。在每次要發脾氣前,先冷靜問問自己:別人不會為我的壞脾氣“埋單”,我自己可以嗎?如果你自己也不想這麼做,那麼還是收起你的怒氣吧。
心理測試:你的情緒是否穩定
下麵是一個情緒穩定性測驗,請仔細閱讀題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攝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a覺得不稱心。 b覺得很好。 c覺得可以。
2你是否想到若幹年後會有什麼使自己極為不安的事?
a經常想到。 b從來沒有想過。 c偶爾想到過。
3你是否被朋友、同事或同學起過綽號,挖苦過?
a這是常有的事。 b從來沒有。 c偶爾有過。
4你出門之後,是否經常再返回來,看看門是否鎖好,是否帶鑰匙等?
a經常如此。 b從不如此。 c偶爾如此。
5你對與你關係最密切的人是否滿意?
a不滿意。 b非常滿意。 c基本滿意。
6半夜的時候,你是否經常覺得有什麼值得害怕的事?
a經常。 b從來沒有。 c極少有這種情況。
7你是否經常因夢見什麼可怕的事而驚醒?
a經常。 b沒有。 c極少。
8你是否經常做同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