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第六課 開發好你的情緒智力? (1)(1 / 3)

人們時刻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尤其在人生的一些關鍵時刻。在每次要發脾氣前,先冷靜問問自己:別人不會為我的壞脾氣“埋單”,我自己可以嗎?如果你自己也不想這麼做,那麼還是收起你的怒氣吧。

不可捉摸的情緒

情緒是我們最熟悉、體會最深的一種心理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反應,而喜怒哀樂是最基本的情緒狀態,每個人都在反複體驗著這些情緒。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曆:上午的時候興高采烈,看什麼都順眼,可到了下午,不知怎麼的,情緒一落千丈,覺得什麼事都不順心。可你知道嗎?有人因為這種情緒變化差點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留下終生遺憾!

有一天,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由於牙病,疼痛難忍,情緒很壞。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來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覺得滿紙都是奇談怪論,順手就把這篇論文丟進了紙簍。幾天以後,他的牙痛好了,情緒也好多了,那篇論文中的一些奇談怪論又在他的腦海中閃現。於是,他急忙從紙簍裏把它撿出來重讀一遍,結果發現這篇論文很有科學價值。他馬上給一份科學雜誌寫信,加以推薦。這篇論文發表後轟動了學術界,該論文的作者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想想看,如果奧斯特瓦爾德的情緒沒有很快好轉,結果會怎樣呢?

情緒是我們最熟悉、體會最深的一種心理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反應,而喜怒哀樂是最基本的情緒狀態,每個人都在反複體驗著這些情緒,那麼情緒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般認為,情緒是個體感受並認識到刺激事件後而產生的身心激動反應。這裏所說的刺激事件不僅指來自外部環境的某種刺激(諸如,看見一隻色彩斑斕的蜘蛛、一句滑稽的話、一聲嬰兒的啼哭,等等),而且還包括來自個體內部環境的生理上的以及心理上的刺激,如胃痛或牙痛、饑餓幹渴、氣喘心跳等屬於身體內部的生理刺激,而想到度假、想到考試、想到去世的朋友等則屬於來自內心的刺激,它們都會引起你的情緒反應。

哈佛告訴學生: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表達自己的情緒,“今天我高興”,“我現在很懊惱”,“昨天那事讓我感到很難過”,“嚇死我了”,“真惡心”,“我喜歡你”……也會描述他人的情緒,“他太緊張了”,“這人怎麼這麼開心”,“我父親對我很生氣”,“昨晚聖誕節舞會上,大家都很興奮”。情緒是我們每個人不可缺少的生活體驗,情緒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的屬性,“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我們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受製於我們的信念、思考問題的方式。如果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而使自己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則可借助藥物來改變身體狀況。但我們非理性的思維方式就像我們的壞習慣一樣,都具有自我損害的特性,而又難以改變。這正是情緒不易控製的真正原因。

人類擁有數百種情緒,它們或涇渭分明,如愛恨對立;或相互滲透,如悲憤、悲痛中有憤恨;或大同小異的情緒彼此混雜,十分微妙,往往隻可意會難以言傳。在紛繁複雜、雲譎波詭的情緒麵前,語言實在是有點蒼白無力。

人的基本情緒有以下幾種:

1快樂。快樂是一種愉快的情緒,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的喜悅體驗。

2憤怒。憤怒與快樂是相對的兩極,怒是由於事與願違,期望不僅未能如願,反而出現根本不願意見到的東西,從而使原有的緊張不僅未能解除,反而更加嚴重的心理的壓力體驗;或突然遭到意外,瞬間引起的心理感受。

3悲哀。悲哀產生於所熱愛和所盼望的事物突然消失或泯滅,是心理感受到的失落、空虛、渺茫、不知所措,是心理上另一種刺痛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