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鼓勵和指責,拿捏好尺度才有效果(3 / 3)

“那也不能穿這樣的衣服來!”經理憤怒地看著職員身上的衣服,“簡直是丟公司的人。”

麵對咄咄逼人的經理,那個職員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不要再解釋了,馬上去給我換一件,要麼就離開這裏,不要再在這裏丟人了!”

被說得無地自容的職員隻好狼狽地離開了會場。

目睹了這一切的羅伯特覺得這個經理做得過分了,他想這個經理應該不會在現在的位置上待很久了。果然,幾個月後,這個經理被公司調到了外地的分公司,理由是無法和下屬很好地相處。

在批評一個人的錯誤時,最好避免在公共場合,盡量選擇單獨會談的方式。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錯誤,沒有必要當著別人的麵公開指責。

領導不分場合,大庭廣眾下就將下屬大批一通,對自身也是一種損害。因為他的不識大體、沒風度在很多人眼前暴露無遺,這無疑是在給自身的形象抹黑。大家也許會忽略那個被訓斥者所犯下的過失,反而會把注意力投向這位唾沫橫飛的領導身上。

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說教,批評需要技巧,比如說:下屬存在的錯誤和缺點是工作習慣方麵的,你最好是背後談心,一般不要當眾指責,以免產生逆反心理。兩位下屬心存芥蒂,情緒對立,就不能當著這個的麵批評另一個。否則很容易使一方認為你是在支持他,而另一方則認為你是在協助對方壓製自己,從而使矛盾更加激烈,使情緒更加對立。

一個聰明的批評者,總是知道在什麼場合下說什麼話,從而創造出一個否定和批評下級的良好時機。愚蠢的批評者則往往不分場合,不看火候,隨便行使權力,大耍威風,結果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和嚴峻。通常的批評宜在小範圍內進行,這樣會創造親近融洽的語言環境。實在有必要在公眾場合批評時,措辭也要審慎,不宜大興問罪之師。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例子:

某日,公司的一位主管在眾人麵前大聲地斥責了一位性格較溫和的新員工:“既然是男人,就應該挺起胸膛,不要畏首畏尾的像個女人,難道不覺得丟我們男人的臉嗎?”在眾人麵前遭到斥責的這位員工,低著頭往辦公室外走去,主管想他或許是去洗手間了,但是過了許久卻仍不見蹤影。四處找了又找,終於發現他在屋頂,手靠著圍牆正往下看。主管見狀,不禁心中起了一陣涼意:“最近一些身心不健全的人,經常做出令人出乎意料的事,從今以後,一定要先看場合再斥責。”

智慧點撥

當一個人的錯誤涉及其他人時,不應當著被涉及人的麵去批評,否則往往會使被涉及的其他人認為你是在殺一儆百,從而對你產生誤解。大量事實說明,恰當地選擇批評的時機和場合,對於批評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節 避免走進批評的誤區

卡耐基金言

批評是對他人的言行給予否定性評價,喚起注意,促其改正。在批評別人時應避免走入誤區。

一名車間工人,因為工作失誤,受到通報批評的處分。後來,他和一名同事吵了一架,於是車間主任找他談話,可隻談了幾句,就談崩了。下邊是他們的對話:

車間主任:“你對同事大打出手,可真夠威風的啊。”

工人:“我……”

車間主任(打斷工人):“你怎麼樣?上次那個通報你忘了吧?我可是沒忘啊……”

工人:“那你就給我再來一個通報吧!一個我抱著,兩個我背著!”

車間主任:“你……”

許多人總是對以前曾犯過錯誤、受過處分的人抱有很深的成見。這樣,在對他們進行批評時,就會不自覺地把眼前的事和以前的事扯到一塊,翻老賬。而這往往就觸動了別人最敏感的、最不願意讓他人觸及的神經,從而使人產生極大的反感。

某青年過去經常打架鬥毆,後經教育有所好轉。可有一天他又打人了,人們把此事告訴了他的領導。領導在做他的思想工作時說:“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很不應該……”

對他的錯誤做一番分析後,領導又說:“不過你還是有進步的,上次打人你是拳打腳踢,別人勸也勸不住,打完之後,還賴賬。這一次隻打了一個嘴巴就自動住手,事後知道後悔,承認錯誤。我要求你再前進一步,以後不再發生打人的事。”

領導一番話使那位青年滿臉通紅,心裏卻熱乎乎的,後來這個青年進步很快。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下麵的例子充分體現了批評手段的重要性。

某中學一名女生平時各方麵表現都很好,但近一階段成績突然下滑,家長、教師焦慮異常,明察暗訪,才知是“早戀”分散了她的學習精力。

班主任多次把她找來,批評教育,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和早戀的危害。她低頭不語,表麵承認錯誤,可背後仍舊我行我素。該校另一班級有著同樣一位女生,而班主任則沒有立即去指責和批評,而是與她坦誠相交,取得她的信任,她很自然地跟這位班主任道出了自己陷入感情漩渦的過程以及自己的苦惱。班主任聽後,耐心地告訴她:“應該將美好的感情先冷凍起來,到了一定的時間才讓它融化。”這個女學生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她高興地接受了老師的教導,從此把精力都用到了學習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諸如,當教師興致勃勃、正陶醉於自己精心設計的教學氛圍中,卻發現有那麼幾位同學竟敢蒙頭大睡;當老師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力圖降服一顆高傲的心靈時,卻遭受到了無情的反駁……此時,一些老師就很難繼續保持良好的心境了,很可能會出現老師的“電閃雷鳴”和學生的“低頭思過”,但好景不長,在下堂課中同樣的現象又會重來。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批評的同時“曉之以理”,用道理說服而不是用批評壓服。當我們發現別人有錯誤時,想到更多的往往是責怪和批評,而很少注意他們好的動機,和夾雜在錯誤中的點滴優點。

對於好的方麵,要予以肯定,充分利用其強烈的自尊心,暗示對方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進的可能性。當下,在批評別人時“說教式”“家長式”的方法仍在盛行。比如,有些老師在做思想工作時,可謂用心良苦,竭盡全力,但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批評是嚴肅的事,絕不可敷衍了事,然而嚴肅並不排斥方法上的輕鬆和幽默。如果我們在批評別人時,有意創造一些輕鬆的環境,利用幽默的語言和事例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慧點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做錯事,當你批評別人時,也要換位思考一下:我做了這樣的事,希望別人怎麼批評我?或者,我能接受什麼樣的批評?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走入批評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