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鼓勵和指責,拿捏好尺度才有效果(1 / 3)

)第一節 給對方超越現實的名譽

一個人的影響力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就決定著他這一生有多麼大的成就。這些影響力實際上主要來自於他們對世人的潤物無聲的鼓勵和啟發,來自他們以身作則的勵誌人生。

卡耐基金言

你若要在某方麵去改變一個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經有了這種傑出的特質,給他們一個好的名聲來作努力的方向,他們就會痛改前非、努力向上。

比爾·派克是佛羅裏達州得透納海灘一家食品公司的業務員,他對公司新係列的產品感到非常興奮。但不幸的是,一家大食品市場的經理傑克取消了該產品陳列的機會,這令比爾很不高興。他對這件事想了一整天,決定下午回家前再去試試。

他說:“傑克,我今天早上走時,還沒有讓你真正了解我們最新係列的產品,假如你能給我些時間,我很想為你介紹我漏掉的幾點。我非常敬重你有聽人談話的雅量,而且非常寬大,當事實需要你改變時你會改變你的決定。”

傑克能拒絕再聽他談話嗎?在這個必須維持的美譽下,他是沒辦法這樣做的。

紐約布魯克林的一位四年級老師魯絲·霍普斯金,在學期的第一天,看過班上的學生名冊時,她對新學期的興奮和快樂卻染上憂慮的色彩:今年,在她班上有一個全校最頑皮的“壞孩子”——湯姆。他三年級的老師,不斷地向同事或是校長抱怨,隻要有任何人願意聽。他不隻是愛惡作劇,還跟男生打架、逗女生、對老師無禮、在班上擾亂秩序,而且好像是愈來愈糟。他唯一能稍事補償的是:他很快就能學會學校的功課,而且非常優秀。

霍普斯金太太決定立刻麵對湯姆問題。當她見到她的新學生時,她講了這些話:“羅絲,你穿的衣服很漂亮。愛麗西亞,我聽說你畫畫很不錯。”當她念到湯姆時,她直視著湯姆,對他說:“湯姆,我知道你是個天生的領導人才,今年我要靠你幫我把咱們班變成四年級最好的一班。”在頭幾天她一直強調這點,誇獎湯姆所做的一切,並評論他的行為代表著他是一位很好的學生。有了值得奮鬥的美名,即使隻是一個九歲大的男孩也不會令她失望,而他真的做到了這些。

給人一個超乎事實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裏的仙棒,點在他身上,會使他從頭至尾煥然一新。假如一個好工人變成粗製濫造的工人,你會怎麼做?你可以解雇他,但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你可以責罵那個工人,但這隻能常常引起怨怒。總之,你若要在某方麵去改變一個人,就把他看成他已經有了這種傑出的特質。

智慧點撥

“假如你沒有一種德行,就假裝你有吧!”更好的是,公開地假設或宣稱他已有了你希望他有的那種德行。給他們一個好的名聲來作為努力的方向,他們就會痛改前非、努力向上,而不願看到你的希望破滅。

)第二節 指責之前一定要先反思

卡耐基金言

一個人即使尚未改正他的錯誤,但隻要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能幫助另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

加拿大的一位工程師狄裏史東,他的秘書有點問題:口述的信打好了,送給他簽名,每頁總會有二三個詞拚錯。狄裏史東先生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

當下封信送來時,上麵仍有些錯誤,狄裏史東先生就跟他的秘書一起坐下,對她說:“不知怎麼了,這個詞看起來總是不對勁,這個詞我也常常不會寫,所以我才寫了這本拚詞本。(他打開了小筆記本,翻到那一頁。)對啦,這就是了。現在我對拚詞比較留心,因為別人會以拚錯詞來評斷我們夠不夠職業水準。”

但從那次談話後,那個秘書拚錯詞的次數確實少多了。

一個人即使尚未改正他的錯誤,但隻要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能幫助另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這句話是馬裏蘭州,提蒙尼姆的克勞倫斯·周哈辛最近才說的,因為他看到了他十五歲的兒子正在試著抽煙。

當然,我不希望大衛抽煙,可是他媽媽和我都抽煙,我們一直都給他做了個不好的榜樣。我解釋給大衛聽,我跟他一樣大時就開始抽煙,而尼古丁戰勝了我,使我現在幾乎不可能抽了。我也提醒他,我現在咳嗽得多麼厲害。

我並沒有勸他戒煙,或恐嚇警告他抽煙的害處。我隻是告訴他,我如何迷上抽煙和它對我的影響。

他想了一會,然後決定在高中畢業以前不抽煙,直到現在都未曾想再抽煙。

那次談話後,我也決定戒煙,由於家人的支持,我成功了。

如果批評的人開始先謙遜地承認自己也不是無可指責的,然後再讓被批評者聽他自己的錯誤,似乎就不十分困難了。

智慧點撥

謙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起到很大效用。在人際關係上,如果能將謙遜用得適當,真能發生奇跡。一個人即使尚未改正他的錯誤,但隻要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能幫助另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

)第三節 鼓勵有時比批評更有效

卡耐基金言

一旦發現他人出現錯誤,我們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批評,而與批評相比,鼓勵似乎更容易使人改正錯誤,並且更易讓對方去做你所期望的事情。

小梁有一個單身朋友,年約40歲,最近剛訂婚。他的未婚妻一直鼓勵他去學跳舞。這位朋友說道:“天知道我該不該去學跳舞。20年前,我第一次跳舞。當時的技術和現在一直都沒什麼兩樣。我的第一位老師講的或許不假,她說,你的舞步全錯了,必須從頭學起。此話頗傷我的心,以致學舞的興致完全消失無蹤,我的學舞生涯也至此宣告結束。”

“現在這位老師不知是不是哄我,但她講的話我聽了真高興。第一位老師由於強調的是我不對的地方,以致讓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第二位老師則正好相反,她一直稱讚我的長處,對我的短處則盡量不提。她曾對我說:‘你具有天生的節拍感,可說是天生的舞蹈家呢!’雖然,直到現在,我仍然感覺到自己並沒有什麼跳舞天賦,技術也一直沒什麼進步。但在內心深處,我還是希望這位新老師所說的話沒錯,所以便繼續付錢讓她講這些話。我知道,假如她沒有告訴我我天生有韻律感,我今天還跳不到這麼好。她鼓勵我,給我希望,讓我想要更進步。”

一旦發現他人的不足,我們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批評,使之改正。事實上,與批評相比,鼓勵似乎更容易使人改正錯誤,並且更易讓對方去做你所期望的事情。

邁克曾講述了他的兒子是如何在他的鼓勵下作出改變的事實:

1970年,我的兒子大衛十五歲,到辛辛那提來跟我住。他的命運坎坷,1958年,在一次車禍中腦部受傷需要開刀,這次手術在他前額留下了一道難看的疤。直到十五歲,他都是在達拉斯的特別班裏,因為他的學習速度很慢。也許是因為疤的關係,學校判定他的腦部受傷,無法正常學習。他留級了二年,所以他現在才七年級,但他還不會乘法表,他都用手指算算數,也不太會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