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話術為上,施展說話技巧征服人心(2 / 3)

與其相反,如果使用適當的敬語,雙方不僅能正常地保持良好的關係,還會提高別人對你的評價。特別是對女職員來說,更是如此。有人說:“在適當的時候,使用適當的敬語對女性來說,是語言之美的至高境界。”的確這樣。有時候心中對上司抱著什麼態度,從語言中就可以大體看出來。敬語的運用,可以協調上級與部下、年長者與年輕者之間的關係,使聽者感到甜美。因為那種語言會使人感覺到有教養,並含有豐富的感情。

另外,在與人交往時,我們要多謙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真正的偉大人物,總是很謙虛地聽別人評判自己的意見,因而獲得別人的讚同。以謙虛的態度發表獨到的見解,對使別人采納我們的想法和計劃都很有效用。我們知道大多數成功的領袖,常常應用這個策略。

智慧點撥

中國人自古以來視謙虛為美德。有人認為謙虛就是虛偽,或者是變相的驕傲,這是錯誤的。在與人交往中,謙虛的態度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當然,我們可以在心裏自信一些,但絕不能表現出目空一切、居功自傲。

)第四節 控製好自己說話的音量

卡耐基金言

適當的音量是展示口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與別人交談時,千萬不可忽視了自己的聲音。

蘇珊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資深業務經理,她最用心留意客戶的銷售問題,並總是樂於幫助去解決,但她說話的聲音卻讓人聽來厭煩,那尖銳的聲音就像一個小女孩發出的叫聲。她的老板私下說:“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聲音又尖又孩子氣,讓人感到她說的話缺乏認真。我不得不找一個聲音聽起來成熟果斷的人來擔任此職。”

顯然,蘇珊就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量不合適而失去了晉升的機會。有時,我們想使自己的話題引起他人興趣,便會提高自己的音量。有時,為了獲得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又會故意降低音量。但大多數情況下,應該在自身音量的上下限之間找到一種恰當的平衡。

適當的音量是展示口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與別人交談時,千萬不可忽視了自己的聲音。

除了在特殊場合下,不得不提高音量說話以外,平時沒有必要大聲說話。試想四周一片寧靜,或樹下談心,或圍爐敘舊,此時如果高聲談話是如何煞風景啊!在客廳裏,過高的聲音會使主人討厭;在公共場所,這樣做會讓同伴覺得難堪。

當人內心緊張時往往發出的聲音又尖又高。查理是一家大型金融機構的投資研究部門經理。在平時的工作中,他總是表現得異常活躍和興奮,為了讓大家聽到他所說的話,他總是大聲叫喊。每當他打電話時,隔幾個辦公室都能聽清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同事們對他的這種行為感到疑惑不解。

正所謂“有理不在聲高”,語言的威懾力和影響力與聲音的大小是兩回事。演講中音量的高低是否恰當、適度,影響著表情達意的準確程度,左右著聽眾的聽覺感受、精神狀態,甚至關係到整個演講的成敗。缺乏經驗的演講者在這方麵往往認識不足,有人氣如牛,聲如雷;又有人有氣無力,聲音出不來;還有人忽而大聲,忽而小聲,一下提高音量,一下壓低嗓音,讓人弄不清他的用意。

對於音量的控製還有一個妙用:運用音量的變化來吸引聽眾。

人們常說:“會議中,大聲疾呼才是勝利者。”這是因為聲音大,具有擾亂對方說話的作用。那麼,如果向來聲大如雷的人,突然變得輕聲細語,會帶給大家何種反應呢?一般而言,“輕聲細語”讓人聯想到悄悄話或秘密。因此,當對方忽然降低音量時,即使不是重要內容,也會讓人自然而然去細聽話中內容。

一次,在某全國性會議上,因發電影票問題,引起與會者不滿。有幾個人怒氣衝衝地來到會務組興師問罪。會務組組長確實是位言語心理戰老手,他向對方解釋時的聲音越來越小,嘴巴也越來越靠近對方的耳朵,最後簡直就貼在了對方的耳朵上說悄悄話。對方的臉色也由陰轉多雲,多雲轉晴……最後,組長拍拍對方的肩膀,親切地問了一句:“明白了吧?”對方點了點頭,微笑著告辭了。事後,有人詢問那位組長:“組長,您跟他說了些什麼,這麼見效!”組長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其實我什麼也沒說!”“那對方為什麼消了怒氣呢?”“我跟他說話的方式使他消了氣。”

智慧點撥

越是大聲疾呼,與其接踵而來的輕聲細語也越具效果,說明兩者間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因此,在會話中想領先一招,最好是音量大小配合。簡單地說,先以大聲疾呼來震懾對方,再以輕聲細語來吸引對方的注意。音量大小配合,可以利用兩者間的差距,讓對方在大聲疾呼和輕聲細語的輪流使用中亂了陣腳。

)第五節 讓對方說“是”有技巧

卡耐基金言

任何一種借口、理由,都有辦法事先堵住,隻要你好好動腦筋,勇敢地說出來。

世界著名的推銷大師托德·鄧肯在推銷時,總愛向客戶問一些主觀答“是”的問題。他發現這種方法很管用,當他問過五六個問題,並且客戶都答了“是”,再繼續問其他關於購買方麵的知識,客戶仍然會點頭,這個慣性一直會保持到成交。

托德·鄧肯開始搞不清這樣的原因,當他讀過心理學上的“慣性”後,終於明白了,原來是慣性化的心理使然。他急忙請了一個內行的心理學專家為自己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而且每一個問題都讓自己的準客戶答“是”。利用這種方法,托德·鄧肯得到了很多大額保單。

優秀的推銷員可以讓顧客的疑慮通通消失,秘訣就是盡量避免談論讓對方說“不”的問題,而在談話之初,就要讓他說出“是”。銷售時,剛開始的那幾句話是很重要的,例如:“有人在家嗎?……我是××汽車公司派來的。是為了轎車的事情前來拜訪的……”“轎車?對不起,現在手頭緊得很,還不到買的時候。”

很顯然,對方的答複是“不”。而一旦客戶說出“不”後,要使他改為“是”就很困難了。因此,在拜訪客戶之前,首先就要準備好讓對方說出“是”的話題。關鍵是想辦法得到對方的第一句“是”。這句本身,雖然不具有太大意義,但卻是整個銷售過程的關鍵。

“那你一定知道,有車庫比較容易保養車子嘍?”除非對方存心和你過意不去。否則,他必須會同意你的看法。這麼一來,你不就得到第二句“是”了嗎?

優秀的推銷員一開始同客戶會麵,就留意向客戶做些對商品的肯定暗示。

“夫人,你的家裏如裝飾上本公司的產品,那肯定會成為鄰裏當中最漂亮的房子!”當他認為已經到了探詢客戶購買意願的最好的時機,就這樣說:“夫人,你剛搬入新建成的高檔住宅區,難道不想買些本公司的商品,為你的新居增添幾分現代情趣嗎?”

優秀的推銷員在交易一開始時,利用這個方法給客戶一些暗示,客戶的態度就會變得積極起來。等到進入交易過程中,客戶雖對優秀的推銷員的暗示仍有印象,但已不認真留意了。當優秀的推銷員稍後再試探客戶的購買意願時,他可能會再度想起那個暗示,而且還會認為這是自己思考得來的。

客戶經過洽談過程中長時間的討價還價,辦理成交又要經過一些瑣碎的手續,所有這些都會使得客戶在不知不覺中將優秀的推銷員預留給他的暗示,當作自己所獨創的想法,而忽略了它是來自於他人的巧妙暗示。因此,客戶的情緒受到鼓勵,定會更熱情地進行商談,直到與推銷員成交。

“我還要考慮考慮!”這個借口也是可以避免的。一開始商談,就立即提醒對方應當機立斷就行了。

“你有目前的成就,我想,也是經曆過不少大風大浪吧!要是在某一個關頭稍微一疏忽,就可能沒有今天的你了,是不是?”不論是誰,隻要有一丁點成績,都不會否定上麵的話。等對方同意甚至大發感慨後,優秀的推銷員就接著說:“我聽很多成功人士說,有時候,事態逼得你根本沒有時間仔細推敲,隻能憑經驗、直覺一錘定音。當然,一開始也會犯些錯誤,但慢慢的判斷時間越來越短,決策也越來越準確,這就顯示出深厚的功力了。猶豫不決是最要不得的,很可能壞大事呢。是吧?”

即使對方並不是一個果斷的人,他也會希望自己是那樣的人,所以對上述說法點頭者多,搖頭者少。因此下麵的話,就順理成章了:“好,我也最痛恨那種優柔寡斷,成不了大器的人。能夠和你這樣有決斷力的人交談,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這樣一來,你怎麼還會聽到“我還要考慮考慮”之類的話呢?

智慧點撥

任何一種借口、理由,都有辦法事先堵住,隻要你好好動腦筋,勇敢地說出來。也許,一開始,你運用得不純熟,會碰上一些小小的挫折。不過不要緊,總結經驗教訓後,完全可以充滿信心地消除對方的種種借口,直奔成交,並鞏固簽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