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一切(1 / 3)

)第一節 樂觀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想從心理上戰勝對方的人,首先得了解自己,並戰勝自己,在這樣的基礎上在去了解、揣摩對方的心理,才有勝算在手。這就應了一句中國古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卡耐基金言

當你不開心時,有意識地把自己不悅的情緒轉移到另一個快樂的方向,便會使這種不快樂的情緒得以緩解。

有一個樂觀的流浪漢,從不拜上帝,這令上帝很不開心,因為上帝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他死後,為了懲罰他,上帝便把他關在很熱的房間裏。

7天後,上帝去見這位流浪漢,隻見他還像原來那樣開心。上帝感到很奇怪,便問:“身處如此悶熱的房間7天,難道你一點也不辛苦?”樂觀的流浪漢說:“待在這間房子裏,我便想起在公園裏曬太陽,當然十分開心啦!”(英國一年難得有好天氣,一旦晴天,人們都喜歡去公園曬太陽。)

上帝聽後很不開心,便把這位快樂的流浪漢關在一間寒冷的房間。可7天過去了,上帝看到這位流浪漢依然很開心,便問:“這次你為什麼開心呢?”這位流浪漢回答說:“待在這寒冷的房間,便讓我聯想起聖誕節快到了,這就可以收很多聖誕禮物啊,能不開心嗎?”

上帝聽後又把他關在一間陰暗又潮濕的房間裏。7天又過去了,流浪漢仍然很高興,這時上帝更加困惑不解了,問道:“這次你能說出一個讓我信服的理由,我便不為難你。”流浪漢說:“我是一個足球迷,但我喜歡的足球隊很少有機會贏球。但有一次贏了,當時就是這樣的天氣。所以每遇到這樣的天氣,我都會很高興,因為這會讓我聯想起我喜歡的足球隊贏球那天歡快的場麵。”上帝無話可說,最後給了這位流浪漢自由。

人人都希望自己快樂,但希望隻能代表我們的一種追求、向往,究竟能不能快樂,則是一種心理選擇。

在不同的環境中,那位快樂的流浪漢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即使麵臨的是困境,也不會把注意力放到嚴苛的現實——“悶熱的房間”、“寒冷的房間”、“陰暗又潮濕的房間”,而是把轉移到與之相關的快樂事物——在公園曬太陽、過聖誕節、贏球的天氣……快樂總會如影隨行。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這種方法叫做“心境轉移”。心境轉移就是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情緒轉移到另一個方向上去,使情緒得以緩解。如果遇到挫折或意外打擊時怒火中燒、悲憤難忍,可以暫時離開引起這種情緒的環境,找自己高興的事情去做,散步、看電影、看報紙雜誌、下棋、打球、唱歌、聽音樂,或者到市場上去看看,買一點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樣就可以從精神上得到安慰,情緒上得到緩和、平衡。

智慧點撥

情緒具有情境性,人們在情緒不安的情況下,可以讓自己轉移心理活動指向的對象,變換情境,這樣就能夠得到好的心情,保持一個不錯的情緒狀態。例如,參加感興趣的社交活動;找朋友傾訴,發泄你的情緒;營造一個溫馨的“小窩”,讓不愉快消融在其中;讓自己忙起來……

)第二節 憤怒是對自己的懲罰

卡耐基金言

年輕人有令人羨慕不已的熱血人生,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衝動而毀掉它。年輕的心態不分年齡,隻要你需要,你就可以擁有。

南南的爸爸和媽媽大吵了一架,起因是媽媽放在自己外套裏的300元錢不見了,媽媽認定是爸爸拿的,但爸爸卻不承認。

下班後,爸爸直接去保姆家接南南,保姆一邊幫南南穿衣服,一邊說:“昨天我給南南洗衣服,從她口袋裏找出300元錢,都被我洗濕了,晾在……”

沒等保姆把話說完,爸爸立刻就把南南拽了過去,狠狠打了她兩個耳光,南南的嘴角立刻流血了。“你竟敢偷錢!害得我和你媽媽大吵了一架,這樣壞的孩子不要算了!”他丟下南南掉頭就走了。

南南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隻覺得臉很痛就哭了起來。

保姆對南南媽媽說:“你家先生也太急躁了,不等我把話說完就打孩子,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可能偷錢啊!100元錢對她來說就是張花紙。一定是她拿著玩時順手放到口袋裏的。”

南南被媽媽抱回家後,總是不停地哭鬧,媽媽隻好帶她去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讓夫妻倆呆住了:孩子的左耳完全失去了聽力,右耳隻有一點聽力,將來得戴助聽器生活。

南南的爸爸簡直痛不欲生,他一時衝動打出的兩個巴掌竟然毀了女兒的一生,他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並將終生背負著對女兒的虧欠。

愚蠢的行為大多是在手腳轉動得比大腦還快的時候產生的。每個父親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南南的爸爸也一定為女兒設想過前途,想過女兒美好的未來,但憤怒的衝動卻使他親手毀了這一切。在遇到與自己的主觀意向發生衝突的事情時,若能冷靜地想一想,不倉促行事,也就不會有衝動和憤怒,更不會在事後懊悔了。

人們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陷入憤怒的情緒之中,憤怒其實是人沒有控製的衝動。這種衝動是最無力的情緒,也是最具破壞性的情緒。許多人都會在情緒衝動時做出使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來。

培根說:“衝動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每個人都有衝動的時候,盡管它是一種很難控製的情緒,但不管怎樣,一定要努力去做。

如果不注意培養自己冷靜平和的性情,一旦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暴跳如雷,情緒失控,就會讓自己陷入自我毀滅的囹圄之中。

其實,我們還可以換一種思路,告訴自己,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

當你怒火中燒的時候,一定要克製衝動的情緒。當你被憤怒控製,處於激動之中,會做出許多傻事。遇到這種情況,要清醒地告訴自己,衝動是魔鬼,你將能以最快的速度避免自己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不會生氣的人是笨蛋,不去生氣的人才是聰明人。衝動是理智的大敵,一個人,特別是易怒的人,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做個不衝動、不生氣的聰明人。

智慧點撥

即使是裝,也要微笑,因為微笑會創造奇跡。你若開口笑,腦海裏就會立刻浮現出一些愉快的事,所有器官從準備“戰鬥”的狀態中獲得解放,血液趨於均勻,心髒跳動有節奏,大腦供氧得到改善。想一想,感情是很有感染力的,如果說衝動會引來憤怒,那麼,微笑會讓人收獲溫暖。

)第三節 心胸開闊便能寵辱不驚

一位名叫卡爾的賣磚商人,由於與另一位對手競爭而陷入困境。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承包商,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質量不好,生意也麵臨歇業。卡爾對外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的行為會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卡爾說,“牧師布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為難你的人。我把每一個字都記下來。就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萬塊磚的訂單。但是,牧師教我們要善待對手,而且他還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的理論。當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時,發現我的一位住在弗吉尼亞州的顧客,正要蓋一個辦公大樓,需要一批磚,而所指定的磚型號不是我們公司製造的,卻與我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類似。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的機會。”

這使卡爾感到為難,是遵從牧師的忠告,給對手這個生意的機會,還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手也得不到這筆生意呢?到底該怎樣做呢?卡爾的內心掙紮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在他心中盤旋。最後,他拿起電話撥到競爭對手家裏。接電話的人正是那個對手本人,當時他拿著電話,難堪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卡爾還是禮貌地告訴他有關弗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結果,那個對手很感激卡爾。

卡爾說:“我得到了驚人的結果,他不但停止了散布謠言,而且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

這個世界我們無力改變,但心是我們自己的,心境不同,隨之產生的情緒也就不同,焦躁疑慮的人看到的是毫無生命光澤的枯草,誌定心安的人方可見雲卷雲舒。

這是真的,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擁抱可以為你贏得人心,贏得尊重。

因為卡爾懂得包容,所以他沒有真的把那股無名之火發出來,否則他將會釀成無法挽回的錯誤。

人與人之間由於利益的爭奪往往會形成競爭的關係。也許你的競爭對手會以君子的風度正當競爭,也許你的競爭對手會惡意誹謗,總之,會有林林總總的競爭版本出現。對此,我們是該抱著憤怒與仇恨的情緒以牙還牙、睚眥必報,一旦有機會就落井下石呢,還是放下負麵情緒,寬容對方,化解他人的敵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