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人群中最易與人交往的那個人(1 / 3)

)第一節 交際中要重視口才修煉

社交場合下,我們需要應對形形色色的人,雖然我們不求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但是在這樣一個不追求深層次了解的初步社交場合,成為一個左右逢源、受到大家歡迎的人,無疑會給日後事業增添不少人脈。

卡耐基金言

我們遭遇的大部分人、大部分事都不是新鮮事,都是人生普遍存在的,因此我們不必苛責任何人,包括自己。

富蘭克林是個口才很好的政治家,他十分重視自我修養。他在早年曾經做過一張表,表上列舉出了他要求自己必須要養成的十二種習慣。

這些習慣是:一、節製。食不可過飽,飲不可過量。二、沉默。避免無聊閑扯,言談必須對人有益。三、秩序。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時間要合理安排。四、果決。要做之事就下決心去做,決心做的事一定要完成。五、節儉。不得浪費,任何花費都要有意義,不論是於人於己。六、勤勞。珍惜每一秒,排除一切不必要之舉,勤做有益之事。七、真誠。不損害他人,不使用欺騙手段,考慮事情要公正合理,說話要依據真實情況。八、公正。不得損人利己,履行應盡的義務。九、適度。避免任何極端傾向,盡量克製報複心理。十、清潔。身體、衣著和居所要力求清潔。十一、平靜。拋開不必要的煩惱,即一些瑣事和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十二、純潔。不縱欲,決不使身體虛弱、生活貧乏。

經過幾年的實踐力行,他獲得了相當顯著的成績。可是,之後他又找出了另外一個應該完善的計劃,這個計劃跟談話藝術有極大的關聯。他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我在自我完善的計劃裏,最初想做到的有十二種習慣。但有一天,一個朋友前來向我說大家都認為我太自傲,說我的驕傲常在談話中表露出來。當辯論一個問題時,我不但固執自己的主張,而且還常顯露出一些輕蔑別人的表情。聽了他的話,我立刻就想矯正這種缺點,因而在表上的最後一行加了‘虛心’這一條。”

“我到現在,雖然不能自誇在這方麵有何成就,但在表現上,我至少已經改善許多了。我決定避免直接觸犯他人的情感和武斷自己的言論,我甚至對自己下了一道命令,決心以後把‘當然’‘不消說’等字眼改掉,換以‘據我所知的’‘我隻覺得’‘似乎’‘可能’等口頭語。”

“如果我發覺別人真的說了一句錯誤的話,我也忍住不去與他辯論,不去爭執,或不直接指出人家的缺點來。我即使要說話,也總用‘你的說法似乎不大對吧’的口吻。”

“這樣不多久,我果然發覺改變後的態度使我獲益不少。因為事實告訴我,我無論在哪裏,陳述意見時用謙虛方式,都容易使人家接受而絕少反對;說錯了的話,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在我矯正的過程中,起初的確用了很大的毅力來克服本性,而去嚴守這‘虛心’兩個字;但後來習慣漸成自然,數十年來恐怕很少有人見過我驕傲之態顯露吧!”

“這全是我的行為方式所致。但除此以外,在我改善這個習慣過程之中,我更能處處注意到談話的藝術。我時常壓抑自己,別去做一個雄辯者,因而我和人談話時字眼的選擇常常變得遲疑,技巧也有意顯得愚拙,不過結果卻是什麼意思仍然都可以表達出來……”

這位朋友當時對富蘭克林說:“你太不應該了。你打擊跟你意見不合的人,現在已沒有任何人會理你的意見。你的朋友發覺你不在場時,他們會獲得更多的快樂。你知道得太多了,以致再也不會有人告訴你任何事情……其實,你除了現在極有限度的知識外,不會再知道其他更多了。”正是這位朋友的提醒讓富蘭克林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而正是靠這樣一種謙虛的口德,富蘭克林能夠讓自己在社會中得到廣泛的好評,從而行事順利,成為美國早期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

在與人溝通時應盡量少采用揭短的方法攻擊他人,尤其是有關生理上的特點,如稱呼別人“胖豬”“矮冬瓜”“瘸子”“聾子”等,以及特殊身份——乞丐、私生子、拖油瓶、妓女……否則,對方的理智會立刻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種動物性的原始的防衛本能,你便很難再和對方複交了。因此,一個想要與他人友善溝通的人,必須積極修煉自己的口才。

智慧點撥

有時候,我們在抱怨別人態度冷漠時,情緒會很不好。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你自己就是別人的一麵鏡子,想讓別人和你好好說話,你得先去反思一下自己的口德。如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不妨問問自己做了什麼。

)第二節 抓住對方感興趣的談話

卡耐基金言

談論他人感興趣的事情,是一種深刻了解別人,並與人愉快相處的方式,它與虛偽的恭維是兩碼事。

曾經有個大軍火公司想和一個阿拉伯國家做一筆大買賣,其他關節都已打通,但最後要經過一位很難辦事的政務要員的批準。這個任務落到了一個精明能幹的銷售經理身上,他在見麵之前花了很多時間打聽所有這位要員的情況。當他得知這位要員有收藏的愛好,而且還收藏了兩件古印度的珍品時,才自信地去拜見。見麵後,軍火公司銷售經理很巧妙、很自然地把話題引到收藏上,頓時這位要員的談興就濃了起來。關鍵時候,銷售經理提到了那兩件珍品,這位要員竟然主動提出要讓他親眼見一見。在得意非凡地介紹過以後,要員才猛然醒悟似的問他來此有何貴幹,當經理直言不諱地說明來意後,這位要員毫不猶豫地簽下了合同。

一位心理學博士曾被人詢問什麼最能引起人們的趣味,他的回答是“他們自己”。確實如此,人們對於自己的小事,比外界重大的事都要關心。他們對於自己刮臉的刀片鈍了不能刮胡須這樣的事,比聽到某處飛機失事還要關心。他們會認為自己的腳趾腫痛,比南美洲的大地震更重要得多。當他們聽你談及他本身的得意事件時,比聽你談曆史上的一切偉大人物的事跡更為高興。這位軍火公司銷售經理利用這一方法打動了這位很難交往的軍政要員,獲得了歡迎和認可,也贏得了合同。

有許多人,他們之所以被人認為談話拙笨,就是因為他們隻注意於談他們自己感趣味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也許別人就感覺非常討厭。如果把這方法反過來應用,你去引導別人去談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例如關於他的成就、他擅長的運動,或者如果對方是一位已有孩子的母親,你不妨跟她談談她的孩子。你這樣的做法,會給人一種親切的感受。即使你的話語不多,那也將是成功的。

我們需要反思:談話時我們可曾注意到別人的興趣?我們與人交往,可曾在這方麵努力過?有些人天生應酬有術,這自然是可喜的。但如果不是天才的話,我們就需要學習。當我們去參加一個規模較大的宴會時,大家都會有一種不約而同的想法,就是最好避免和陌生的人同席,因為和熟人同席就有說有笑,和陌生人在一起就失去了樂趣。這就像走進網球場而不想練球一樣可笑。這種想法是逃避學習應酬的意識在作祟。在宴會上主動與陌生人談話,是獲得更多朋友的方法之一。在應酬學上,我們可以說這是“努力學習應酬的表現”。隻有想辦法去認識更多的人,並使這些人都成為自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應酬之道。

你也許會說:“我又不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風頭,我隻是腳踏實地,自己幹自己的事,有什麼必要去認識太多的朋友呢?”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可以告訴你,馬克·吐溫也不是一個靠社交出風頭的人,他的主要事業是埋頭寫作,他隻需要天才和更多的幽默感,然而,任何人都承認,馬克·吐溫是一個朋友很多,與朋友相處得非常好的人,而且是位最具說服力的人。他曾說過:“一個人,唯有可以和一個跟自己毫無利害關係的人都相處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是真正的快樂。”

因此,如果你要得到別人的歡迎,如果你想讓對方對你產生興趣,那就請記住與人溝通的秘訣: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智慧點撥

生活中,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同樣,每個人的興趣也不一樣。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專愛揣測他人的意圖,奉迎他人的喜好,以使自己作出討人喜歡之舉。當然這種人不值得效仿,但有一點對大家應該有所啟發:他們為何要奉迎他人?無非是有人喜歡他們這樣做。所以,我們也不要過於排斥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