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小底引人奪取南島,唐瑋與俺們理應外和帶著他那百十兄弟以及摩崖塢中四百多配軍一並投了俺們紅巾軍。現如今,俺們紅巾軍已有可戰兄弟一千五百人。隻待您傷勢好轉,便可重新整軍備戰了。”
一千五百人了?聽得此言,劉醒心底裏一陣竊喜:按這速度發展,小爺的隊伍再來上幾次濱州一般的寇擾作戰。嘿嘿,尼瑪的,當個加強團長都沒問題了......
心中竊喜麵不露,劉醒稍一正色,馬上傳出了一個新的命令:“我於昏迷中,想到了一些軍製的新法。我軍畢竟不是南朝的兵,南朝軍製一樣是引領百人卻將個馬軍與步軍領兵之人名稱叫出了幾種稱謂。
行伍者多豪傑,這樣做隻是南朝官家重文輕武,用武將、愛武將又怕武將的結果。這是對軍中發展與指揮,兄弟之間往來存在著相當大的隱性害處的。故而,我想了一下。沈參軍我說你記下,稍後傳令出去立即將我軍改為新製編配。”
麵色微微一驚,沈洋欲言又止。他很清楚,這支隊伍是劉醒在做主,尤其是濱州這一場戰事打將下來以後。雖說他沈家仍是嗚呼島、南島兩票人馬的核心,但是亂世之中,漢子隻敬英雄,他於英雄壯舉上已必須服從劉醒,所以也就沒將質疑的話說出口來。
見他那模樣,劉醒也清楚他想的是什麼。紅巾軍打出的旗號是驅逐韃虜,光複漢家江山。在這樣一個亂世中,許多起兵反抗異族統治的人,無不將南麵的趙宋王朝當成最好的旗號。
實際上,隻有最多半數的人,是真心想著要在收複一片河山後、去歸順大宋王朝的。有兵就是草頭王,不做大王做小王,這個道理早已深入人心。
從來到這個亂世,劉醒便已確定絕不再如從前時空裏那樣隨波逐流。爭霸,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不管他沈洋如何,劉醒稍家思索之後,迅速開口說出了改軍之法:“五人一伍,設一伍長。十人一什,仍用什長。五十人一哨,設職正副旗主。百人一隊,設正百戶、副百戶各一人。五百人設正、副鎮撫各一人。一千人設正、副千戶各一人。
自此以後,我紅巾軍暫以鎮撫領兵。每五百人設一鎮撫司,出則兵、入****,每日演兵操練四個時辰後,全部加入到各類生產中去。所有入我紅巾軍治下者,均舉國為兵。不願按戶出兵著,絕不容其留於我紅巾軍治下之地。”
“都使,這樣做,會不會令欲投我軍著望而遠之呀?改軍製,小底無異議。這最後一條,還望都使三思!”大驚失色中,沈洋說完躬身對劉醒深鞠禮,做出一副劉醒不收回成命他便不起身的架勢來。
他不懂得,劉醒卻是很清楚。這十幾天昏迷中,融入大腦的那塊硬盤中原本存儲的資料,已經被劉醒從頭到尾在潛意識中重新全部瀏覽了一遍。一個好的軍事體係,決定一支軍隊的成敗。
縱觀中國從秦漢至北宋,千餘年間各朝代軍事製度,劉醒唯感覺賊老天給的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軍稱,那位本該二百多年後才出現在中華大地上去驅逐韃虜的朱重八的這套體製,才是針對蒙古、女真人最為有效的。
一來,軍戶製度決定了從今以後紅巾軍的地盤上,不會再輕易出現叛投異族的敗類。誰想背叛老祖宗,首先他們的家人就會遭殃。
女真人挾持豐國、寧海兩城漢兒兵的家眷,是讓劉醒堅定這個信念的始發點。這樣做,明著是讓軍戶們跟著軍人一起享受榮耀,實際上是在軟性的控製軍人眷屬,讓他們不敢輕易謀叛。
二來,紅巾軍目前隻有嗚呼島、加上南島也隻是不過兩個彈丸小島的地盤而已。想要不讓兩個島上的人忍饑挨餓,就隻能先搞出一些招術來,將軍民的生產力最大化、讓他們自己通過辛勤勞去換來糊口所需。
至於如何不讓兩個島上的人,隻吃再北麵那個小島上儲糧,去坐吃山空。劉醒在這十三天,也從融入記憶深處的硬盤資料中,找出許多資料、最終在腦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PS.1:各位看官看到此章節千萬不要誤會,不是主角要把軍製變來變去,隻因此設置必須有、事關整個故事大未來。
PS.2:大大們,看都看了,手就別軟了!多給點推薦,筷子碼起來將更來勁呐!多一點收藏,筷子心底裏才底氣能如劉醒一般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