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周圍,的確可看到一些人卑躬屈膝,搖尾乞憐於權貴膝下,這並不是什麼正常的交往,隻不過是喪失人格,出賣自己,以博對方一笑的卑微之徒而已。
其實,心理學上的研究報告表明:動輒驕傲或諂媚的人,往往是小時候被人所欺負,而心生挫折感的人。他可能缺乏一個溫暖和善的家庭環境,因此隻能以罵人來平抑自己的情緒,冷酷的麵目下,包藏的不過是一顆可憐的心。同時,諂媚者貶低自己討好對方,隻不過是對自己缺乏信心求得心理平衡的表現。真正具有實力的人,不管交往的對象是誰,都不會有拘泥伸展不開的情形發生。故不管對方是誰,都能以平常心和對方接觸的人,才是真正善於交往的人。真正成功的交往是互補的,是自願的、非內力所迫的。所以,如果對方認為你水平比他低。交往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那麼你倆必然無法達到成功的交往。若對方認為對方是平等的,他可以通過交往有所收獲,那麼你也不必自認低下。更何況在交往中的自卑,會使你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不敢吐露心聲,使彼此之間難以交流或交流不暢,最終導致社交的失敗。
小人的誤區
隨著社會的發展、改變,一係列的社會中心價值體係必然也要隨之改變。在資本主義製度下,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獲得利益可以不擇手段,有利就有一切。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21世紀,社會更加發達,人類文明程度更高。一方麵,現在社會信息交換迅速,加強了人類之間的交往與溝通。在全球種種共同危機麵前,人類也多少增強了同舟共濟的意識;另一方麵,則是由於信息傳遞工具的發達,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快,金錢對人情的衝擊,也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和坦誠交往的機會。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許多人看起來生活在熱鬧的城市人群中,燈紅酒綠、徹夜歡醉,卻體會不到人間的溫暖。反而感到孤獨苦悶,隻好同動物交朋友,似乎覺得動物比親人、同事強些,因為動物不會背叛自己,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悲劇。
在商業高於一切的潮流下,有效地把競爭機製引入到人們的觀念之中,這就使傳統的謙虛禮讓之風退出了曆史舞台。再者,它畢竟標誌著傳統價值體係的崩潰,標誌著農業社會中自給自足經濟的崩潰,標誌著以忠孝節義為中心的思想體係的瓦解。身處這個激烈動蕩的社會轉折期,我們必須洞察這一巨大的思想轉變,恰當地調整自己的觀點,不然就會落伍於時代。也就是說,無論是觀察問題還是為人處世,我們都應當以現代人的眼光按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不斷探索。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許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奉為座右銘。把謙虛、正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等傳統美德拋置腦後,不講禮義廉恥,不講行為準則,不講社會道德,勾心鬥角,陰謀百出,許多擁有一技之長或佼佼出眾者被定為他們的打擊目標。一方麵這些人的貪婪欲望由此得到了滿足,另一方麵,被害者苦不堪言。俗語說:“君子街上走,小人拉著手。”從這個角度來講,生活在社會這個複雜的環境網絡中,你若想不被人暗算,若想在前進中擺脫小人,一往直前,就要洞悉讒言詭計的各種伎倆、手段,采取各種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另一方麵,傳統的處世方式還有其特點:
1曆來重視人情,很多事情因為人情變得是非難斷。由此常常碰到因人情而扭曲的事。
2有表裏不一的傾向,嘴上說的和心裏想的往往不一致。如在你麵前稱讚你如何好,在你背後卻大罵你如何壞。
3不喜歡當麵得罪人。明明恨死對方了,見了麵還是禮貌有加,互相吹捧一番。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是“明槍”少、“暗箭”多。
4說話喜歡拐彎,為了不當麵得罪人,往往在言語中另藏深意,需要深入領會,否則會誤解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