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社交之誤:絕不可少一顆警惕心(2)(2 / 3)

魏文侯命大將樂羊,率領大軍攻打中山。沒想到樂羊的兒子正好旅居中山,國勢弱小的中山,派兵逮捕了樂羊的兒子,把他吊在城牆上,威脅樂羊撤兵,否則烹食其子。好勝的樂羊毫不理會這個威脅,不顧一切地進攻中山。中山軍果真烹煮其子,並派人給樂羊送去一碗其子的肉湯。樂羊不但未見傷心,反而若無其事地坐在賬下,將肉湯一飲而盡,然後發動猛烈的攻勢,亡了中山。魏文候接到獲勝的消息後,曾得意地對諸位大臣說:“樂羊是個多麼忠心耿耿的人啊!為了本王,竟忍痛食其子之肉。”

一位大臣難以苟同地說:“樂羊的心太狠了!連自己兒子的肉都吃,將來還有誰的性命能放在他的眼裏呢?”於是,在樂羊凱旋回京時,文候雖對他大肆犒賞,卻心生戒意。樂羊食其亡子的反常舉動,不但沒有獲了君王的信賴,反而增加了君王的恐懼之心,可謂是得不償失。

什麼是“誠”?司馬光說:“不妄言”。不要隨便開口,要經過深思熟慮,以免無意中傷及他人。對自己的話負責,就是誠的出發點。

魯國大臣孟孫去狩獵,幸運地獲得一頭小鹿,便令下屬秦西巴先運回府。

途中,傷心的母鹿亦步亦趨地跟隨著秦西巴,並哀鳴不已。善良的秦西巴於心不忍,放走了這對可憐的母子。孟孫回府後,令秦西巴將那隻小鹿帶來。秦西巴據實以告:“我見那小鹿十分可憐,便把它還給了它的母親。”孟孫一聽大怒,放逐了秦西巴。

三個月後,孟孫召回了秦西巴,而且提升他為侍衛,專門守護少主人。許多人深感不解,孟孫說:“秦西巴性誠心善,對一頭小鹿猶如此憐惜,將來也必會加倍地守護我的孩子。”

說話太多的人,會給人一種沒有誠意的感覺,別人對他的話多少會打點折扣;而講話謹慎的人,會給人一種信賴感,易讓人百分之百地接受,大於世界,當然不可能單純地猶如一滴水,周圍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值得相信的人,為了適應現實的社會生活,人與人之間需要相當的接觸了解,同時,對人也得保持適度的警惕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諂媚的誤區

人與人之間平等的交往,應自尊而不驕傲,尊重別人而不獻媚;幫助別人不視作恩賜,受惠於別人不形成依賴;批評別人,以誠相待;受人批評,應虛心誠懇,即使對方的批評有失偏頗,也不必耿耿於懷。

不因貧寒為卑賤,不因富貴而驕人,以同樣的態度對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

與人交往切不可因對方身份、地位、職業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心態。所以擅長交際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管對方是誰,他的態度都一樣的彬彬有禮,對公司的小姐或上司,態度基本相同。隻是在言辭上,對小姐是親切的“晦!”而對上司則是帶敬意地道聲“早安!”

不管我們擔任什麼職務,從事什麼工作,都隻是社會的分工,不應該自卑自賤,也不應該自命清高。平等待人是做人的準則之一,隻有雙方處於平等互助的地位,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交往。

小劉常對公司的小姐吆五喝六,對同事愛理不理,隻有對上司畢恭畢敬。所以小姐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同事對他的評價很低,而上司也覺得這個人隻會奉承。因對方是什麼樣地位的人,而用什麼態度與之交往,最終會被人瞧不起的!

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的不平等的確存在,那是某些客觀上的因素所造成。並不是說人格的高下和卑尊之分,所以我們應努力消除這種由於心理上的原因所導致的“不平等”,因為這會妨礙社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