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社交之誤:絕不可少一顆警惕心(3)(1 / 3)

這些特點,的確使人們的心態更加複雜,難以辨別。在當前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人性的弱點,在種種包裝下成為潛藏於心理深處的“暗流”。這種暗流既然存在,就會找尋渲泄的途徑,而這途徑由於每個人的修養品格不同的呈現為不同的方式。尤其應該受到注意的則是一些品格低下、思想卑劣的小人在受挫後並沒有開通,而在轉化為嫉妒。時時想方設法對勝利者進行花樣繁多的“背後”襲擊:傳播流言蜚語、向上級人物進讒言、設置重重障礙、阻礙他人的順利前進。

嫉妒往往導致陰謀,也就往往使被嫉妒者在探索中遭到厄運。中國有句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眾人必毀之”,正是這個道理。其實,按照許多心理學家的分析,嫉妒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嫉妒往往不僅僅導致各種情緒,諸如憤怒、怨恨等,大多還普遍地表現為程度不同的破壞行為,譬如中傷、誹謗等等。最後,嫉妒還具有變異性。就是說,被嫉妒者從優勢跌落於劣勢,尤其是比原嫉妒者還劣的地步時,原來存在的嫉妒可能就會發生變異。這變異往好的方麵發展就是憐憫,往壞的方麵發展則是變本加厲,落井下石。以上的分析告訴我們,在取得成績的時候,你一方麵既不要驕傲自滿,更須再接再厲;另一方麵也要防止嫉妒心重的小人背後搗鬼,拖你的後腿。因此,登高臨遠,統攬全局,識別小人,防備陷害,以取得更大成功。

名利的誤區

人無時不在為著名,無時不在為著利。有為名甚於為利的人,有為利甚於為名的人,有既要為名又要為利的人。有名義上是為名,實際上是為利的人;有名義上是為利,實際上是為名的人。所以你不得不做精確細致的觀察。

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是容易的,但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那麼容易了。有些人,頭腦一發熱,沒有估量到困難,但困難出現後,便退縮了;有的人,頭腦冷靜一點,估計到了困難,可沒估計到困難有那麼大,於是也退縮了。眼看與成功僅一步之遙,一紙之隔,就是挺不住,結果,前功盡棄。孟子說,一個人的作為就像挖井一樣,挖呀挖,沒水,再挖還是沒水,眼看就要挖到水了,卻停下放棄了。有些人,也懂得這個道理,就是不依從這方麵的道理去做。

高士奇,華亭人。少時家境貧窮,靠賣字維持生計,為納蘭明珠所賞識而推薦至內廷。《紅樓夢》中的寶釵,有人即認為是影射他的。康熙帝非常喜愛他敏捷的才思,凡遇巡狩出獵都讓他與羽林請將一同隨駕,所以他的詩中有“翡翠叢中列,鵝黃隊裏行”之類的句子。高士奇生性乖巧,善於揣摩他人心思,深得康熙寵愛。一日,康熙在打獵中坐騎突然失蹄,盡管沒摔下來,但康熙被弄得很不高興。高士奇聽說此事,就故意將汙泥塗到衣服上,催馬來到康熙身邊。康熙見他滿身汙泥,覺得很奇怪,就問他是何原因。高士奇說:“臣剛才落馬墜入汙泥中,衣服還未來得及更換。”康熙聽了哈哈大笑,說:“你們這些南人身體就是孱弱。剛才我的馬也突然失蹄,竟沒有掉下去。”語言中露出幾許得意的神情,剛才的不快早已忘到爪哇國去了。

高士奇隨康熙南巡,在杭州的靈隱寺,寺僧跪求康熙賞匾額,康熙寫“靈”字時,“雨”字頭寫得太大,下半部就不好寫了,康熙猶豫半天落不下筆。高土奇靈機一動,在手掌上寫下“雲林”二字,假裝替康熙磨墨,暗中將手掌亮給他看。康熙馬上醒悟,即改為雲林二字,所以靈隱寺又別號雲林,來由就在於此。

當康熙遊鎮江金山寺時,寺僧也求匾額。康熙想了半天未動筆,高士奇連忙用一張紙寫四個字呈給康熙。康熙打開一看是“江天一色”四字,康熙大悅,立即揮毫而就,所以這四個字比其它地方所題匾額尤為精神飽滿。

蘇州的獅子林,亭台奇秀,曲徑通幽,康熙遊畢,讚之曰“真有趣”,並從高士奇所請,去題“真趣”匾額。在其偏殿中,康熙與明珠、高士奇同站在一起,康熙笑著問:“今兒我們像什麼?”明珠搶著回答說:“像三尊菩薩”。高士奇卻跪下說:“高明配天。”明珠至此時才意識到什麼,不覺汗流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