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過獎了,後學晚輩,說了些一家之言,在殿下麵前獻醜了。”能得到相王的認可,李璐內心非常高興,但還是謙虛地說道。
“哈哈,年輕人不驕不躁,知道謙虛還是不錯的。”相王一笑之後說道,“今日你得封朝散大夫,也算是一件大喜事,本王就借著這個東風,請明立法師過府一敘,為本王講講經義,不知明立法師可否賞光?”
相王的地位是何等尊崇,這時候居然親自屈尊邀請李璐,雖然說得是要李璐給他講講經義,但明顯的有為李璐祝賀的意思,這個麵子,確實給的大。
大殿之上的勳貴百官,雖然表麵上各自在幹著各自的事情,但是從相王朝著李璐那邊走去的時候,耳朵都早就豎得高高的,在聽著這邊的動靜。
這時聽得相王居然主動開口,要請明立法師去過府一敘,一個個更是驚得舌橋不下,心裏都在嘀咕起來了,不知道這明立法師到底有什麼樣的後台,就連相王也如此給麵子。
要知道相王在這朝堂之上的地位崇高,不僅是中宗皇帝的禦弟,而且還曾短暫地當過皇帝,所以在中宗一朝也非常有話語權。
雖然如此,但是相王向來行事低調,與朝中諸臣更無結交,這次能主動邀請李璐,確實算的上是異數。
“承蒙王爺抬愛,明立受寵若驚。”聽得相王開口相邀的李璐,自然也知道這個麵子給的大,趕緊謝過了相王,滿口答應了下來登府拜訪。
弘文殿上道佛論戰的事情已了,中宗已經離開,也不必顧及別的事情,李璐向道門諸人辭別之後,就和史崇玄一起,隨著相王離開了弘文殿。
而作為今天道佛論戰另一主角的佛門惠範,雖然身邊圍滿了恭喜的人群,但是從頭至尾,相王都沒有往這邊看一眼。和對李璐的盛情相邀兩相一比,雖然惠範這邊恭賀的人數量較多,但是質量上,卻比不是李璐,這讓惠範和尚多少有些掃興,內心深處,也隱隱地對相王生出了一絲恨意。
雖然李璐已經離開,但參加今日道佛論戰的道門諸人,這時卻一個個興致很高。今日弘文殿的道佛辯論,雖然最後不分勝負,但是道門諸人,卻十分清楚李璐其實已經占盡了上風,不管是從氣勢還是場麵上,都穩穩地壓了佛門的惠範一頭。
而且最後李璐還得封朝散大夫,也算是給道門掙足了麵子。道門雖然自唐朝建立之初,就被尊為國教,但自武後以來,道門一直被佛門壓著,那曾有過當初的輝煌。今天一戰,雖說算不上將佛門打得落花流水,但也讓惠範手忙腳亂,尷尬異常,最後還是靠了韋皇後的解圍才避免了出更大的醜,這讓道門諸人,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會。
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群臣百官都過於勢利,見韋後器重惠範,便爭相地去獻殷勤,一個個說著違心的肉麻話,反倒像是今天的道佛論戰,是他佛門惠範占了上風似得。
而這時親眼所見相王居然親邀李璐,道門諸人的鬱悶之情一掃而過,更是感到趾高氣揚了。饒是你佛門惠範的身邊,圍了再多的緋服官兒,但所有的人加到一起,都抵不上一個相王的力度大。
心滿意足的道門諸人,這時候結伴往殿外走去,這座巍峨雄壯的弘文殿,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了,結束了道佛論戰的觀禮,他們現在要趕緊回到各自觀裏,將道門的這一場暢汗淋漓的勝利,早一點地傳到觀裏人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