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謹小慎微性格的人生沉浮(2 / 2)

劉邵的話無非告訴人們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領導者。謹慎精細性格的人常常會關注一些細小之事。諸葛亮便是這樣,他事無大小,都大包大攬。蜀國似乎隻有一個諸葛亮是個人才,他事必躬親,結果呢?落個好名聲,累死五丈原。就他引誘司馬懿出戰就很能體現出他這一性格特點。

一次,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因膽怯而不敢出戰,就派使者去激怒他。一天,忽報諸葛亮率蜀兵進駐五丈原,派人送來一盒禮物和一封書信,司馬懿隻好把此人叫來。司馬懿接過盒子,打開一看,卻是婦人的頭飾和素衣,再看那封信,竟是取笑他身為大將,卻和關在閨房裏的婦人一樣,躲著不敢迎戰,沒有一點大丈夫的氣概。

司馬懿大怒,但他抑製住不肯發泄出來,卻裝出一副笑臉道:“諸葛亮竟把我看成婦人了!”說罷,吩咐把盒子收起來,重賞來人。

接著,他又問來人道:“你們丞相平時飲食的情況怎樣,忙不忙?”來人回道:“丞相每天理事都到深夜,凡是刑棍在二十以上的,一定要經他親自辦理。然而,一天的食物卻吃不上幾升。”司馬懿對身邊的部將說道:“諸葛亮確實是忠心無私的,隻是不肯信托別人,所以事無巨細,什麼都要自己管,做個主帥怎麼可以這樣呢?況且他食少事煩,準是活不多久了!”

使者回到蜀營,把司馬懿接受衣服以及那番話都回報諸葛亮。諸葛亮聽後,不覺歎了一口氣說:“唉,司馬懿可算懂得我了!”原來,諸葛亮由於操勞過度,神思不寧,有時還吐血。

此事發生不久,諸葛亮就因勞累過度,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無論是作為曆史人物還是文學形象,其賢相楷模的定論似乎是千古不變的。作為道德人格,他確實有不可否認之處,然而,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做得是否成功,卻頗有值得商榷的餘地。

諸葛亮的確是累死的,他的品德是無可指責的。因為,治理國家的人除了要德行高尚以外,治國的藝術是極其重要的。

謹小慎微的個性使諸葛亮沒有成功,這也是他最大的性格弱點,不識大體,棄細務,落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失敗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