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競爭,謠言的中傷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對付謠言呢?首先,要請與謠言有關的部門和人士出麵辟謠,辟謠時要迅速、有力,必要時也可出示自己有利的證據。其次,要轉移鋒芒,以充分的事實證明自己依然強大,不必作任何解釋。第三,針鋒相對,以輿論對輿論,在與謠言的鬥爭中,不但可以重新樹立形象,而且經風雨後可以更加壯大,健康發展。製造輿論的詐術流傳很廣,要消除影響,必須動用一切輿論工具,哪裏有謠言,就必須在哪裏辟謠,徹底清除不利影響。要防止有人製造輿論,造謠中傷,除了與新聞界保持聯係外,國外很多大企業都擁有自己的輿論工具,一旦有問題,就會全力以赴,自衛反擊。
製造假象
在商場汪洋中,一些商人為了挽回敗局,往往會利用人的心理錯覺,製造種種假象迷惑他人,讓人感到其並未受到任何挫折。一些商人為了躋身巨商行列,不擇手段偽裝自己,使人覺得其實力雄厚,靠山穩固,與其生意交往安全可靠。
在美國金融中心華爾街,一位商學院的實習生,利用一點小詐術在短期內發了大財。在他辦公室的牆中央掛著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照片作裝飾。雖然他從來沒有見過這位石油大王,但照片使人聯想到他與石油大王也許有密切關係;更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知道經濟界秘密情報的消息靈通人士。這位學生,利用人們的心理錯覺將計就計,與很多大富翁交往,在他們的幫助下,生意走紅也就不足為怪了。人們在心理上對權威的認識能力有限,心理學上把這個現象稱為“後光效果”,若巧妙地加以運用,往往可以造成對方的判斷錯覺。
筆者有這樣一位朋友,他接待客人的方法是:一旦判斷對方為重要客人,有利用價值,就會帶領客人到平常自己也不敢進入的超一流酒吧或俱樂部去熱情款待對方。為了加強效果,他事前會先到酒吧結識經理或服務員。當與客人前來時,便會尋找機會與經理或服務員寒暄,拍拍他們的肩膀。被招待的客人,會認為他是常出入一流酒吧的人,一定不凡。當然,在接下去的一輪交鋒中,客人肯定會為自己的錯誤判斷付出代價。
曾經引起新聞界轟動的某公司詐騙案,比上述手段安排得更好,更複雜。案件大概情節如下:一家麵臨破產的公司為了騙取借款,在飛機場故意安排一輛超級豪華大汽車。客人下飛機後,公司代表迎上前並用這部車送客人,使被接人心裏吃驚。車到公司後,一開門就看見地板上鋪著名貴的進口地毯,客廳沙發是用最昂貴的鱷魚皮製成的,房間內一切擺設都是超級品。公司利用“後光效果”使客人產生完全的依賴感,然後提出借錢,客人輕率地答應了。先結交一流商店裏的主人,然後帶客人進店,讓客人產生我方是一流人物的錯覺,或利用事先安排的環境,抬高自己的身份,其巧妙地借用親朋同事或物質環境的優越性,來抬高自己的形象。
假象很容易使人的心理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覺,但是,要識破假象也並非難事,隻要稍一調查,或向旁人證實一下,便可戳穿這種把戲,把製造假象的詐騙案暴露在陽光之下。
出爾反爾
一般的商事談判,通常都是事先經過周密的準備,在談判桌上公開討論,一旦雙方達成共識,形成條文,確定之後就簽字生效了。但是也有少部分人,經雙方簽訂的談判結果,不予認真對待,不時進行反悔,實際上是假撕合同,行敲詐之舉。
當賣主與買主商談時,賣主出價後,一買主在眾多買主麵前爭得買主權利,獲得了合同。在其他買主離開時,或過了一些時候,又出爾反爾,訴廣闊在談判時吃了大虧。賣主在失去其他買主時,隻好萬般無奈遷就於這家買主,大呼被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