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精明+厚道=成功之道(5)(2 / 3)

(1)憑我的學曆和能力根本不該做這些小事。

要清楚地了解一個人的學曆和先進的理論知識,並不能令人在每個行業都出類拔萃,由於你也需要從較為基層的工作幹起,如果沒有認清工作的性質,把理論生搬硬套進來,很可能會給公司給自己造成損失。因此,細致地了解公司的整體運作情況,從小事做起是非常必要的。

(2)現在的工作隻是跳板,隻要完成任務就行了。

市場人才的激烈競爭,人才飽和的現狀,使大批待業人員心急如焚,而找到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也成了一些大學生不敢奢望的事情。因此,即使你目前所做的工作不是你理想的工作或者不適合你,也不要抱有這種不負責任的想法。你需要放下浮躁的想法,將眼前這份工作當作一個學習機會,從中學習處理業務,學習人際交往,至少可以作為校園到社會的緩衝,認真地做好這份工作,至少可以獲得日後創建更具規模的企業的諸多經驗和知識。

(3)即使能力有限,我也要承擔此項工作,這樣別人就會對我刮目相看。

頻繁跳槽固然不可取,但一味逞強也是不好的工作習慣。很多人為了表現自己高人一等,與眾不同,而去承擔有較高難度或超出自我能力的工作,結果反而常把工作搞砸。在工作方麵盡可能主動請教他人,盡快解決業務中的難題,對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情要勇於放棄,以免耽誤了工作,一味地逞能最終隻會落個費力不討好的結果。

總之,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需要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這樣才會得到周圍人的賞識。

如何識破詐術

有人說,商場如戰場,要想在商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學習一些商場製勝術。主動出擊,攻占市場是製勝術的一個方麵;嚴密防守,不給對方有可乘之機,識破詭計,防範並戳穿欺詐,也是製勝術的一個重要方麵。

詐術,這是一種完全以虛假的事實,用詭詐言行施行的騙術。在行為上多數是隱瞞真相、虛構事實、偽造證件和假冒身份;在言語上多數是裝腔作勢、花言巧語、大吹大擂,有時運用一套虛假的“偽理論”。不要以為虛假的行為就一定容易辨認,也不要認為“假的東西總會現原形”,而要注意到,在你認識到他虛假事實之前就已經上當受騙,“事後諸葛亮”和“哲人的自慰”無益於“真刀真槍”的競爭。虛假的東西常以“美貌展現”,因而可以迷惑人心。花言巧語,能獲心理上的好感,使一些“鐵石心腸”的人上當;“偽理論”常以“真理”的身份騙取人的信任。不花一番功夫,不動腦筋常被其誤導。

一般來說,騙子常用的詐騙術有以下幾種:

醜聞要挾

詐術可分為明詐、暗詐兩種類型,明詐即手中掌握具有威懾力、可以導致對方蒙受巨大損失、直至破產的重要情報的“重型炸彈”,以此相威脅,逼對方就範或詐取對方錢財。暗詐即在背後玩弄花樣,詐騙對方。

一家法國大公司的老板與一個電影明星的風流韻事被經濟偵探捕獲。於是,這家公司的對手用重金買下所有資料。對手便和公司老板攤牌,要麼把材料公諸於眾,讓他身敗名裂;要麼把公司的新產品處方轉讓給對方。老板顧全麵子隻好被要挾,拱手獻出了最新處方,索取了全部材料訂立保密和約。在生活中,這種場麵屢見不鮮。

這種酷似搶劫的明詐,危害性極大。然而,由於證據被人抓住,也隻好自食其果,實出無奈。古話說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做了錯事,或者做了不應該做的事,隻有自己承擔後果。吃一塹長一智,往後就不敢再做虧心事醜聞不發生,他人也不會來要挾你。商場上正當的競爭是允許的,倘或經常利用醜聞來要挾競爭對手,就會招來橫禍,到頭來會遭人暗算,落個得不償失,那樣的下場將是可悲的。

製造輿論

對於“人言可畏”這句話,大多數人都深有感觸。在商場上也會見到某公司無端受到攻擊,如某乳製品中有毒性等謠言。喜歡玩詐術的人,利用“人言可畏”這一心理特點,散布一些流言蜚語,對競爭者展開輿論攻勢,迫使對手疲於應付,無暇與之抗爭,乘機占領市場。

福特公司信用一向很好,忽然有謠言傳說“這個公司已無法放款了”,“常開空頭支票”,“一個月內就要倒閉”。這些毫無根據的輿論相當厲害,使得該公司股票暴跌,瀕臨毀滅的邊緣,後經銀行出麵辟謠方澄清此事。許多人這樣做並無惡意,但在無意中為人利用,成為傳播謠言的工具。例如“他對女人很體貼”,“他喜歡追女孩”,“這家夥作風有問題”等等。結果,連當事人都會大吃一驚。這種傳達消息的方式,使對方很難發揮威力。故意說“別人告訴我的”來傳給第三者,“我聽到這件事,不知道是真是假”。當然,第三者要當麵說服對方,直接傳話,人們不會相信,若借毫無利害關係的人去傳話,對方則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