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結生活的時候,我們常會說出生活中變化最大的是人與人之間拉開了距離,這個距離當然也包括夫妻之間。因為從事的職業,因為各有業務活動範圍,因為不同的生活背景,因為女性的更加獨立:夫妻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和一定人群中比以前大多了。回家喋喋不休訴說自己一天遭遇和經曆的人減少了,把壓力和不甘呈現給配偶的減少了。因為忙,夫妻之間的話都減少了,這些減少所形成的距離大部分是正常的。個性化多樣化的人生追求所形成的對於夫妻一起生活的理念之中似乎就應當包括著個人的相對獨立和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樣過日子的人已經產生並且自得其樂。
有一位女友,自己做著文字工作,丈夫做IT,都做得忙碌而充實。但相比之下,做文字的便有很多的機動時間,她用這時間來讀書、會友、寫字。據她說,自已的生活從來不與丈夫的工作相交叉,丈夫的應酬、出差、加班加點,她會照單全收地接受。逢到丈夫出差,她也牽掛地打電話和問候,也關愛地為他打點行裝,但是從來不近到讓男人不舒服的程度。很多女性朋友說她馭夫有術,向她取經時她總會向她們告訴她和丈夫之間的一段對話:
有一次,夫問我:“我有多少自由?”
我指著空中的風箏對他說:“你的自由就像那些風箏,可以飛很高很高,但是,婚姻中的自由極限是那個線團的盡頭。在那條線的極限中,你可以自由地飛翔,這自由已經足夠使你忘記那條線的存在了。”
夫再問:“如果那條線已經放到盡頭了,我還想飛更高更遠和獲得更多的自由,我該如何?”
我說:“那就掙脫那條線——如果那樣的自由讓你的生命更精彩更快樂的話。”
好的愛是自由的,包括選擇的自由!
最後,女友總結說,自己這麼做僅僅是尊重對方,信任對方,同時也是給自己預留和擴大空間。能夠給愛情和婚姻自由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自信。
這種有距離的生活,在工作繁忙與充實的中青年夫婦中占有相當的比例,敢於預留和產生距離是自信與互相信任為基礎的。夫妻之間假如連最基本的行止信任都沒有,那生活還怎麼會有樂趣,夫妻的真實情感又從何而言呢?所以,有的時候當我看見在外人麵前甜蜜得發膩的夫妻,心裏便感覺那甜蜜中隱含著外人所不了解的一些東西,那些東西有些或許是婚姻的不良走向。因為大部分人在今天,是勇於承認夫妻間親密有間的距離是有益的。
婚姻中需要距離並不是對於婚姻心懷叵測,而是人生就具有的獨立的意識使然,也是人的生存現實使然。在刀耕火種的時期自不必說,在我們父母的年代柴米夫妻誰也不會想到要距離的空間,除了上班和回家,別的生活內容幾乎可以一項一項的羅列出來,但是一項一項羅列出來的生活內容又有幾項呢?而現在,社會生活的空間不斷地擴大,人的社交範圍不斷地擴大。妻的工作空間和社會生活很難在統一的區域之內,夫妻的專業方向也很少相近與相同,距離在婚姻之前便已經存在,婚姻之後可能縮小,但不會消失。消失了,人便沒有了獨自行走的空間。那時將會感覺窒息與憋悶,而適當的保有距離則會使人感覺到信任與自信,感覺到婚姻對於人的安定作用與撫慰作用。同時也會使人保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圈、社會圈,使個人的發展不受阻礙。
距離的有益,益在分分合合中的節奏調整。親密無間在正常的婚姻中隻能是階段性的,如膠似漆的粘著狀態幾乎是不可能持久的。要保持婚姻中的親密與親愛,便應當有意識的用距離的調整等方式來給情愛保鮮。有間的親密,適當的不即不離是婚姻中的技巧,是理性的認識,這種認識其實也不是現在才有的,古人的“小別勝新婚”,今人的“距離產生美”,全是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