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各國商務禮儀大觀(1)(2 / 3)

美國人不隨便送禮,但在節日或朋友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大多會送禮。美國比較喜歡的禮物有書籍、文具、盆景、鮮花、巧克力以及中國工藝品。他們不太計較禮物的輕賤與貴重,但卻是十分講究包裝,給美國人送禮時,注意不要送雙數,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祥的。

美國人對商品的包裝和裝璜比較講究。這是因為在美國,包裝與裝璜對商品的銷路具有重要的影響,隻有新奇的符合國際潮流的包裝與裝璜,才能激勵消費者的購買欲,擴大銷售。在美國,一些日用品花費在包裝裝璜上的費用占到商品成本的很大比例。

美國人時間觀念很強,赴約一定要準時,如果不能按時到達,應打電話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應邀一起吃飯時,要注意由誰付款,美國非常流行“各付各的賬”式的聚餐。

與美國人做生意,“是”和“否”必須清楚,這是一條基本的原則。當無法接受對方提出的條款時,要明白地告訴對方不能接受,而不要含糊其辭,使對方存有希望。有些人為不致失去繼續洽談的機會,便裝著有意接受的樣子而含糊作答,或者答應以後作答而實際上遲遲不作回答,都會導致糾紛的產生。

萬一發生了糾紛,就更要注意談判的態度,必須誠懇、認真,絕對不要笑。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出現了糾紛而爭論時,雙方的心情都很惡劣,笑容必定是裝出來的,這就會使得對方更為生氣,甚至認為你已經自認理虧了。與美國人談判,絕對不要指名批評某人。指責客戶公司中某人的缺點,或把以前與某人有過摩擦的事作為話題,或把處於競爭關係的公司的缺點抖露出來進行貶抑等,都是絕對不可以的。這是因為美國人談到第三者時,都會顧及避免損傷對方的人格。這點,務必牢記於心,否則是會被對方蔑視的。

如何與德國的貿易夥伴交往

德國人紀律嚴明、時間觀念強,他們對己對人要求都很嚴格,無論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特別注重準時。這裏包括發貨的準時、一個會談或一項活動的準時出席。如果誰沒有準時赴約,以致讓對方在那裏幹等,則會給人留下非常不禮貌,也非常不可靠的印象,甚至冷漠、厭惡之情溢於言表。交談時,不喜歡漫無邊際的閑聊和客套,而希望對方單刀直人、直截與美國人做生意,“是”和“否”必須清楚,這是一條基本的原則。

了當地說明來意,馬上進入正題。所以許多人剛見麵就向對方說明來意,並說明想從對方得到什麼。德國人已經習慣於對方明確地、毫無婉轉地說明他的意圖。如要拒絕對方的要求或邀請,也非常幹脆。這種直截了當的做法絕對不是不禮貌,相反對方還會表示讚賞。所以在與德國人交談時,也要盡可能清晰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德國人以講究效率而著稱。他們勤勞、實幹,經商節奏感相對比較慢,但比較仔細。他們做事也按步就班,小心,不太願意冒風險。德國人的這種行為方式您有時會感到過於煩瑣,但這種煩瑣也有好處,因為由這樣煩瑣的方式所產生的東西比較完備,比較牢靠。在商務上也是如此,一旦談定的東西,雙方就確實要按談定的來實行。當然,這隻是指普遍的情況,一些情況下會有例外。由上可見,德國商人對商業信譽看得很重,遵守協議和合同是與德國貿易夥伴建立信譽的首要前提。德國人的交易大多是以信用交易為多。在德國對以書麵形式簽署的合同是看得很重的,具有相當的約束力。越是重要的內容或步驟,越是要以書麵的形式定下。書麵形式要比口頭形式更可信,所以許多內容要盡可能地用書麵形式。在談判中,德國人精於討價還價,有時與德國人交談,對方說話的聲音越來越響,或對一個爭端性的問題毫無隱諱地直抒已見甚至辯論,這時您不用過分擔心,這並非是對人的不禮貌。對一個有爭執的問題直抒己見,這正是德國人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如果要想使自己適應這種氛圍的話,就要盡可能保持從容不迫、開誠布公的神態,這樣將會使人感到非常舒服。當然,如果過分地拘泥形式、拘泥禮讓,則會使人感到不自然和有一種強迫感。所以在不能把握這種分寸的時候,寧可直率點,而不要做過分的禮讓。德國式談判者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他們對談判前的準備極其重視,通常他們更願通過谘詢機構做詳盡的市場調查,悉心研究哪筆生意會是他所期望的,哪些問題將會在談判中遇到。在此基礎上,他才提出適度的報價,以及對包羅整筆交易的各個環節的要求。談判中,他會明確、堅定地說明報價和各有關事項,報價一旦宣布,便不會輕易做太大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