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論嫉妒(2 / 2)

因為人們看到那種曆盡千辛萬苦才換來的幸福是如此的不容易,所以大家也不嫉妒,甚至同情他們。

同情心永遠是可以治愈嫉妒的良藥。所以,你應當留意那些老謀深算的政客,他們在官運亨通時,還總是向別人訴苦,哀歎自己過的是什麼日子,簡直是在活受罪這樣的腔調。事實並非如此,這隻不過是用來消除別人嫉妒情緒的一種方法而已。不過要清楚,此種哀歎是針對那些由別人添加的事情而言的,而不是指自己請求做的那些工作,因為最能夠增強嫉妒的事,莫過於多手多腳又野心勃勃地大權獨攬了。而最能夠使嫉妒消除的事情,莫過於大人物讓他的下屬擁有充分的權力和突出的地位。憑借這種手段,就在他與嫉妒之間樹立起了幾種屏障。

相反的是,那種目空一切的大人物是最容易招來他人的嫉妒的。這種類型的人想方設法地要在一切方麵來炫耀自己的優越感,要不就是不加掩飾地炫耀,要不就是驕傲地想把所有競爭者打倒。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聰明人。真正的聰明人明白人類嫉妒的大忌,知道要留一點餘地,有意讓別人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勝過自己。但是從另外一方麵說,具有特權和優越地位的人想要招來的嫉妒小一些,與其虛構地掩飾,莫如坦率誠懇地坦白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要表現出驕傲與浮誇)。

因為一旦暴露出自己的虛偽掩飾,似乎讓別人益發認為他不配享受他得到的那種幸福,這種作假簡直使別人更加嫉妒他們了。

讓我們回過頭看看自己所說過的一些東西吧。首先,我們說過,嫉妒好像巫術,讓人神魂顛倒,是蠱惑人心的。照這樣說來,要避免嫉妒,是不是也要用點巫術的方法,所謂嫁接,就是把容易引起嫉妒的事情轉移到別人身上。有許多明智的大人物懂得這一點並且做得很巧妙。如果有拋頭露麵風光無限的事情,都推出別人作為替身享受這種榮耀,而自己卻在幕後操縱著一切。在這種情況下,群眾的嫉妒都轉移到了替身身上。而且,樂意扮演替人出風頭的木偶和傻瓜大有人在。

其次,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前麵提到的公妒,什麼是公妒。公妒比私妒還具有一定的價值,公妒可以強迫大人物們收斂與節製,就如古希臘時代的流放懲罰一樣。所謂“公妒”,其實也是一種公憤。公妒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種嚴重的且具有危險性的疾病。如果民眾對他們的領導者產生了這種公憤,那麼再好的政策也將受到唾棄。因此,如果統治者喪失了民心,即使在為民眾辦好事,民眾也不會擁護。人民將把這種好事看作是一種統治者的怯懦,一種公憤的畏懼——糟糕的結果就是,你愈是想避免它,壞事愈是找上門。不過這種公妒或公憤,往往隻是針對統治者個人的,而不是針對政治體製本身的。但是必須記住這樣一條定律:一旦這種公憤的對象已擴展到幾乎所有的執政者身上,這個國家的政治體製就愈發可危了。

最後應當做一些總結吧。嫉妒恐怕要算做人類所有情感之中最頑強、最持久的情感了。所以古人有句名言:“嫉妒永無停歇。”同時還有人指出,愛情與嫉妒也是所有情感中最令人消瘦的了。但與愛情相比,嫉妒畢竟是一種卑賤下作的情欲,因此它是屬於惡魔的。《聖經》中說過,魔鬼要趁著黑夜在麥地裏種上種子(出自《馬太福音》第13章第25節)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嫉妒別人的收獲!

的確是這樣啊!就像用稗子毀掉麥子一樣,嫉妒這魔鬼總是在黑暗中悄無聲息地損害好東西!

賞析

嫉妒就一個人來說,好比身上的一顆毒瘤,任其發展會毀人心性。而就社會來說,如果一個社會中,嫉妒之心成風,那麼這個社會離崩潰也就不遠了。

培根用了大量的篇幅對嫉妒的危害性進行了闡述,又例舉了幾種躲避遭人嫉妒的方法,簡單而實用。在文章的最後,培根給嫉妒這種行為下的定義便是:嫉妒這魔鬼總是在黑暗中悄無聲息地損害好東西!

一個普通人,難免會有或多或少的嫉妒心理,但是,與其痛苦的妒忌別人,還不如在為別人大聲喝彩的同時,自己悄悄地努力去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