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情感中沒有愛情和嫉妒,還有什麼可以令人著魔和神魂顛倒的呢。這兩種感情都有著強烈的欲望,善於用想象和暗示創造出自身,並且足以迷惑當事人的心靈和雙眼——如果真有巫蠱這回事存在的話。
我們知道在《聖經》中把“嫉妒”叫做“魔鬼之眼”,而占星家則把它稱做一顆“災星”。這就是說,嫉妒的行為能把凶險和災難投射到它的眼光所觸及的地方。
不僅如此,在被嫉妒之人最為得意的時候,嫉妒之毒眼傷害人最為凶狠,一方麵是因為這個時候促使嫉妒之心更加強烈;另一方麵是在這個時候被嫉妒者最為脆弱,最容易受到打擊。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別人,哪些人容易遭人嫉妒以及公眾的嫉妒與私人的妒忌有何不同。
品德惡劣者必定會嫉妒道德高尚的人士。一個人如果自身沒有優點,往往就嫉妒別人的優點。人的心靈如果沒有從自己的德行或者他人的邪惡中得到滋養,那麼就會從折磨他人中獲得。他如果沒有希望建立自己的德行,就通過攻擊他人、敗壞別人幸福的手段來安慰自己。
嫉妒者必定是喜歡打探他人隱私痛處的。他們特別關心別人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些事情與他們的切身利害有什麼關係,而是為了從別人的不愉快和不幸中得到一種慶幸的愉悅。如果他專心於深入自己的事業,就沒有時間去嫉妒別人了。因為嫉妒是一種蔓延的情緒,四處遊蕩,專找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因此諺語說得好:“多管別人閑事者不安好心。”
世襲貴族明顯是嫉妒新貴飛黃騰達的,因為兩者間的距離改變了,而這一切有如視覺上的錯覺一樣,明明是別人往前來了,而看上去卻還以為是自己在後退。有某種缺陷並且不容易克服的人——一如殘疾人、宦官、老人或私生子——容易嫉妒別人的健全。自己的缺陷弱勢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償,那麼他們就通過傷害別人的幸福來求得心理的慰藉。但是當一個人具有偉大品格的時候,缺陷才不會在他的身上起到如此的作用。相反,品格的力量能夠讓缺陷轉化為光榮——頂著殘疾的痛苦和恥辱完成偉大的事業,令人們更加佩服。曆史上不乏其人,納爾塞斯(東羅馬帝國將領)和鐵木爾(成吉思汗的兒子,蒙古名將)就曾如此。
另外,那些自身經曆過很多災禍和苦難的人,嫉妒情緒也容易產生。這種人需要用別人的失敗去抵償自己所經曆的那些痛苦。虛榮心甚強的人也容易產生嫉妒,特別是當他看到別人在某項事業方麵比他自己強的時候。所以熱愛藝術的皇帝哈德良(古羅馬皇帝),就因為某些詩人、畫家和其他藝術家居然在這些方麵超過了他而非常嫉妒。
最後,當同事之間如果有人被提升,也容易激發嫉妒的情緒。這很好理解,別人由於表現優秀而得到提升,這就反襯出一個同事在這些方麵的低能,刺傷了他們的驕傲自尊或者虛榮心。在這種情況下,彼此越了解親密,這種嫉妒心也相應的越強烈。
人可以接受一個不相幹的人由卑賤到富貴,但是無法容忍一個身邊的朋友的發跡。因此,隻是由於嫉妒該隱殺死了他的親弟弟亞伯(該隱與亞伯的故事出於《聖經》。他們是兄弟倆。由於該隱嫉妒其弟亞伯。遂殺之)。
哪些人能夠避免嫉妒呢?這個問題值得探討一下。從上麵我們不難發現,嫉妒一般來自自身與他人的比較,比較是嫉妒產生的根源。因此,惟我獨尊的皇帝一般不容易被人嫉妒,除非對方也是皇帝。一個品德非常高尚的人不容易招人嫉妒,他的美德愈多,招來的嫉妒越少。因為大家清楚由美德得來的幸福來自他們的修煉苦行。這是他們應當得到的。
另外一方麵,出身卑微下賤的人飛黃騰達一定會受人嫉妒,這種嫉妒一直要持續到人們接受認可並且習慣了他的這種新地位為止。同樣,一個富家公子也容易招人嫉妒,因為他不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而坐享其成。反之,出身世代豪門的公子不容易被嫉妒,因為他們優越高貴的血統已被大家所承認。同樣的道理,一個從底層循序漸進慢慢升上來的人,也不容易招人嫉妒,這是因為人們把這種提升看做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