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柏拉圖與自然哲學論(3)(2 / 2)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公元前15世紀,眾多頻率的小地震發生在聖多裏亞島火山爆發前。隨之而來的噴發則噴出大量的浮石和火山灰,順著此地區的夏季地中海季風,西飄到克裏特島等地,形成大量火山灰和浮石,火山震動又引起了巨大的海嘯,淹沒了當時存在的整個亞特蘭蒂斯。但所有的一切目前還處於推證階段,因為最關鍵的能夠證明亞特蘭蒂斯的確存在的可信證物還未發現,有待史學家們進一步地深入工作。到目前為止,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空想性更大一些。

一個哲學家和思想家往往根據自己的愛好,以及最擅長的表現形式構成自己的風格。顯而易見,柏拉圖的自然哲學觀雖然荒謬,但卻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各種心理因素和認知經驗的總結。但柏拉圖自然哲學的意義遠不僅如此,他的風格代表著人類長遠認識世界所無法克服的弱點,在他的作品裏充斥著大量非現實性的怪誕空想,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了後代哲學家和藝術家想象的空間,但這必須有個限度,就是使想象不至於削弱本質的內容。因此,對於柏拉圖的自然學說,我們不能盲目信奉,否則注定會與現代科學理論相背離。而柏拉圖對學術的冒險和挑戰,也是他的獨立態度所致。

五、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是柏拉圖構造的一個王國。它在一夜之間從地麵消失,據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說,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目的在於喚醒世人。

柏拉圖豐富的想象力是令人大為驚歎的,他關於人文曆史的認識幾乎全建立在空想之上。他在《克裏底亞篇》和《蒂邁歐篇》中講述了一個亞特蘭蒂斯王國滅亡的故事:在距今七千年前,在“赫拉克勒斯之柱”的另一端,有一個“亞特蘭蒂斯”王國。當時,亞特蘭蒂斯正要與雅典展開一場爭奪阿提卡半島的大戰,沒想到亞特蘭蒂斯卻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災,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沒入海底,後來成為希臘人航海上的阻礙。當然這個虛幻的故事可以當作神話來讀,但柏拉圖將其列入哲學之中,也實在令人感歎。

傳說,亞特蘭蒂斯王國與一個少女有關。少女與海神波賽冬結婚,生了五對雙胞胎,少女生長之處便是亞特蘭蒂斯的前身。後來波賽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區,分別交給十個兒子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兒子叫做“亞特拉斯”(Atlas),因此該國便稱為“亞特蘭蒂斯”王國。

在《克裏底亞篇》中,柏拉圖還記述道,在島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賽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賽冬的神殿,這座神殿內部都是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在亞特蘭蒂斯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生產出三段槳的戰艦,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都雲集這裏進行貿易,除島嶼本身物產很豐富外,來自埃及、小亞細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湧來,因此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強盛,分屬的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奉著神的昭示,他們有權力選擇自己國家的政治組織,為了加強彼此間的聯絡,每隔5~6年便在波賽冬神殿聚會一次。聚會的目的是討論彼此的關係及統治權力的製衡,每次聚會都要達成一項協議,在簽訂協議的儀式上要宰殺一頭飼養於神殿中的牡牛,割斷它的喉部,用它的血液在波賽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協議條文,以增添協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亞特蘭蒂斯的統治者都很英明,也沒有外敵敢於入侵,不幸的是這些國家不久以後便開始腐化。眾神之首宙斯為懲罰人們的墮落,於是引發地震和洪水,亞特蘭蒂斯大陸便在一天一夜內沒入海底。柏拉圖還透露出一些細節,關於這個故事,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具體不知道亞特蘭蒂斯的方位,他還暗示在以前的希臘,所使用的文字完全不同於他所處時代的文字。《克裏底亞篇》和《蒂邁歐篇》中的亞特蘭蒂斯是虛假的,而柏拉圖的目的是為了讓世人清醒以防腐化和墮落。這是其學生亞裏士多德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