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式的戀愛”意指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渴望與思慕,剔除了肉體交流的成分。柏拉圖認為,高貴的愛情是在性愛之上的,愛的本身就該完全抵除肮髒和不協調,在一切不正當的行為中,最甚者莫過於用肉體的欲望壓製愛的心靈。
當柏拉圖述及靈魂之愛時,才終於使我們明白,隻有智慧、美德和知識才能使靈魂擺脫肉體的束縛,才是愛情“終極福音書”。
一、柏拉圖性愛概說
在柏拉圖的觀念中,靈魂顯然比肉體聖潔、單純和美,並且更有力量。他認為,隻有精神上的戀愛才可能達到真正的不朽、永恒,妊娠的靈魂在這裏邂逅,它是至高至尚的美。這就是柏拉圖極端的理想主義性愛觀的基礎。
柏拉圖生活在遠古的西方希臘,今天看他的傳世作品之一《會飲篇》,我們為他對愛的洞察所具有的眼光而驚歎。在書中,柏拉圖描述了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次酒會,它集中了當時的思想精英,譬如蘇格拉底、阿伽通、阿裏斯多芬等等。在這個酒會的晚上,每個人都輪流講述自己對愛欲的體驗思考,後來這些哲人的觀點便作為人類古代智慧之根影響西方文化幾千年。愛與欲,是對立的統一。古人把這個問題放在哲學的層麵討論,從肉體、心靈到生物意識、心理學領域,愛是生命得以更新發展的根本。阿裏斯多芬說:“愛神是人類的最好朋友,他援助人類,他替人醫治一種病,醫好了,就可以使人得到最高的幸福。我今天要做的,就是使你們明白愛神的威力。”古希臘的哲人相信,正是愛欲使我們趨向於自我實現,使我們走向人生。
在柏拉圖的觀念中,靈魂顯然比肉體聖潔、單純和美,並且更有力量。愛欲作為一種原始生命動力,它予萬物以生氣和力量。同時,他認為隻有精神上的戀愛才可能達到真正的不朽、永恒,妊娠的靈魂在這裏邂逅,它是至高至尚的美。這就是柏拉圖極端的理想主義性愛觀的基礎。
兩千多年前,柏拉圖的愛情理論深入西方文化,同時也不斷接受挑戰和質疑。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性問題驟然成為了一個狂熱的話題,許多人談論的不僅僅是愛情和兩性的靈魂邂逅,而是性的重要性。現代西方社會顯然已在道德模式上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性革命達到高峰,這拓展了兩性之間的私人領地,並因此改變了生活的麵貌。在今天,許多人愈來愈看重性技術和做愛的手段,似乎這才是拯救人類心靈焦慮、孤獨和舒緩壓力的靈丹妙藥。但是,人類的生存狀況依然充斥著冷漠、異化、人格貶抑和沒有出路的絕望。愛成為問題,性更成為問題。
理智的人們發現,實際上,對性的理解我們並沒有深入多少,人類也並沒有因為性解放而讓生命燦爛起來。於是,人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索求。它將比以往更深入、更多層、更微妙,也更具想象力。而柏拉圖的性愛論,無疑又一次成為我們打開性愛探索之門的新的起點。
二、柏拉圖的戀愛論
“柏拉圖式的戀愛”這一說法是由文藝複興時期學者巴爾德沙爾·卡斯諾提創立的成語而來的。它意指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渴望與思慕,剔除了肉體交流的成分。卡斯諾提本人解釋為“順從精神而不是順從情人”。
在性愛方麵,柏拉圖是對後代性愛觀念影響最大的希臘思想家。他有多方麵的影響,但他對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區分帶來的是最主要的影響,他區分的是愛的理念或本質的世界與我們生活中的凡庸之愛。柏拉圖的性愛理論主要見於他所撰寫的《會飲篇》中,其理論與神話類似。
《會飲篇》是柏拉圖對話中非常重要的一篇。這篇文字廣泛流傳,成為西方很多研究性愛者的圭臬之選。在當代,這篇對話甚至代替了一係列更為精深的著作,成為人們認識柏拉圖的入門之選,其中大部分原因來自“柏拉圖式的戀愛”這一名詞和許多光怪陸離的傳說故事——這自然是宣揚個性自由的現代人所喜歡的。
“柏拉圖式的戀愛”,這一說法是由文藝複興時期學者巴爾德沙爾·卡斯諾提創立的成語而來的。它意指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渴望與思慕,剔除了肉體交流的成分。卡斯諾提本人解釋為“順從精神而不是順從情人”。在近代的文藝作品中,“柏拉圖式的戀愛”被無限地開發出來,據此理論,戀愛不但可以超越性別、年齡、空間、時間的界限,甚至可以在兩個不同的種群世界中發生。自古就盛行不止的同性戀行為是“柏拉圖式的戀愛”在另一個側麵的代表。在古希臘時代,男性與男性、女性與女性之間的性愛取向是不被禁止的。古希臘人所謂的教育,通常表達了雙重含義,一方麵是指男性雙方結合成以學識、閱曆、見聞為紐帶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是絕對不應以年齡為限製,另一方麵,這暗示了一種同性戀關係,即成年的男人向未婚的未成年少年表示愛慕,願意用自己的知識和學識與其進行交換,以博得好感,而通常對方也樂於接受這種求愛,在關係中處於被動和服從的態度——一旦少年人長出胡須或是成家以後,這樣的關係就應該結束了,否則僭越的同性之間的性關係是要被恥笑的。同時,任何騷擾年輕同性的行為在雅典的法律裏都將被視為與強奸的罪名相當,一個向別人求愛的人始終應當在倫理和欲望上保持克製,當然,對方自願的情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