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商議(中)(2 / 2)

李莫問道:“好萊塢可是美國人的好萊塢,難道美國人不怕他們把經驗學走了,在德國又造出一個好萊塢來和他們競爭?”

西恩道:“好萊塢電影行業雖然說從八十年代起,就在複蘇,但一直到今年,七大製片廠都是虧多賺少。米高梅賣來賣去,片庫被特納廣播公司剝掉很多精品,導致元氣大傷;至於哥倫比亞,自1989年到日本人手裏,傳言兩三年虧了幾十億,是不是真有這麼多,不太清楚,但肯定是大虧;派拉蒙這次想用《解剖外星人》作救星,雖然賺了錢,但陷入輿論風暴中,離脫困還差很遠;環球和華納在1990年分別被鬆下電器和時代公司收購,目前還在磨合期,這兩年有影響的作品不多;隻有迪斯尼在艾斯納的領導下,這幾年都實現盈利,股價也在慢慢創新高,七大製片廠都急切需要新的血液注入。日本人用幾十億美元買走了哥倫比亞和環球,野心很大,要的是行業內的話語權,所以好萊塢會對他們防範,而德國人連對在好萊塢注冊公司都沒有興趣,他們隻想著賺錢、返稅,好萊塢是舉雙手歡迎。”

李莫道:“那最應該高興的是獨立電影人啊,有這麼多資本家來了,他們不是一直哭著找不到拍片資金嗎?”

西恩道:“德國人雖然是外行,不懂電影,但並不傻,他們對獨立電影的那套藝術規則才沒有興趣,人家有自己賺錢的套路:一定要大製作,這樣有利於資本動作,能容納較多的明星。他們自己也知道,如果是低風險的好項目,那些大電影公司肯定會留給自己,怎麼可能那麼好心會分給他們,所以為了降低風險,提高市場知名度,他們就要求電影中必須要有明星參演。可他們對明星的認識卻停留在很多年前,甚至用影迷的眼光來看明星,隻要紅過就算明星,根本不知道明星的現在身價和在演藝界的處境,於是這些原本過氣的明星現在全部在找人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象約翰-特拉沃爾塔這種己經過氣的明星,現在根本不會有人花大價錢找他有擔任主演,都在四處拜訪德國投資人求複出。”

“借著這個機會,施瓦辛格的經紀人第一個單方麵宣稱他的身價調高至1500萬美元,這可是好萊塢片酬的天價。卡洛可公司(Carolco,它的標誌是帶兩個帶陰影的C套在一起,影迷稱其為電爐絲)己經用1500萬美元的片酬分別和施瓦辛格、史泰龍兩人簽下電影合約,同時也在策劃由史泰龍主演、6400萬的《絕嶺雄風》,由施瓦辛格主演、8500萬的《幻影英雄》、4500萬的《豔舞女郎》、6000萬的《星門》,還有海盜動作片《割喉島》,投資達9200萬,僅次於去年同是卡洛可投入一億美元的《終結者2》,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第二大投資。女主角初步選定去年憑《末路狂花》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吉娜-戴維斯,男主角暫定為《本能》的主演邁克爾-道格拉斯。這些電影全部都有德國人的資金參與,他們就看有沒有明星,沒有明星出演,他們是不會投錢的。”

“卡洛可也有自己的主意,象投資6400萬美元的《絕嶺雄風》,因為卡洛可自己也沒有把握會否大賣,所以幹脆把電影的版權以5000萬賣給德國人,德國人名義上擁有這部電影的版權,根據德國稅法,他們就可以拿著文件申請電影收入一定比例的退稅款。但德國人是沒有興趣自己拍攝,所以卡洛可再用德國人5000萬付款中的4500萬,把版權‘租’回來,期限20年,這樣轉了一次手,就產生了500萬的利潤。卡洛可賺錢,德國人退稅,大家皆大歡喜。接下來,卡洛可把海外發行權預先出售給日、法、英、意等國發行商,就提前收取了部分發行費用,再自己出點錢,一部大製作就可以開拍了。具體的協議很複雜,但程序基本是這樣。”

沒想到這段時間發生了這麼多事,如果不是行內人,想知道這些東西,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後了。老外在金融方麵的確玩得很熟稔,就象華人玩乒乓球那樣舉重若輕,西恩沒詳細說具體操作,但李莫聽出來了,這裏麵被老外玩單玩出合法利潤來了。

主菜上來,是意大利傳統美食之一的墨魚麵,煮得軟硬適中,恰到好處,有種粉條的特別彈性,配餐的小章魚也沒有醒味,口感彈牙,依然是沒什麼好挑剔的一道菜肴,李莫邊吃邊思索著。

----------

感謝驚恐小狼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