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0章 德言兼備以德服人(1 / 1)

“有德言乃立,無求品自高”。如果一個人的德行好,以德服人,講話自然有人信服:沒有非份的追求和奢望,品德自然高尚令人崇敬。僅有能力是不夠的,隻有德才兼備才能有氣質,有威望,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敬佩。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古人說:“言為心聲。”一張口,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水平、道德品質乃至性格特點等就會全部展現在聽者麵前。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半句六月寒。”言者說的話,聽者覺得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心裏當然覺得溫暖。如說話者心中隻有自己,毫無他人,一出言便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怎麼能不令人覺得惡語寒心呢!

三國時,曹操要招降劉表,想物色一個能人,謀士孔融推薦了能言善辯的彌衡。彌衡進得曹營就仰頭長歎說曹操手下空無一能人,有的不過是書呆子、衣架子、飯囊、酒桶等一些不中用的東西。氣得站在旁邊的大將要殺他。彌衡嫌曹操封的官職小,第二天在酒宴會上脫衣大罵曹操:“你不識賢愚,眼睛汙濁;不讀詩書,口齒汙濁;不聽忠言,耳朵汙濁;不通古今,身體汙濁;不容諸侯,肚量汙濁:常懷篡逆,心靈汙濁。我是天下名士,卻讓我做小小的鼓吏,這跟陽貨輕視仲尼,藏倉毀謗孟子沒什麼兩樣。你想成就霸業,誰知卻這麼不重視人才啊!”曹操說:“好,我現在就派你出使荊州,隻要能勸得劉表來降,就讓你作公卿。”彌衡不願意去,曹操就派人挾持出門。彌衡來到劉表處一番言語,雖頌德,實譏諷。劉表不高興,要他去見手下大將黃祖。二人喝到酒酣處,黃祖問:“你看我是個怎樣人物?”彌衡說:“你跟廟裏的泥菩薩沒有兩樣,雖受供奉,一點也不靈驗。”黃祖陡怒,下令殺了他。

彌衡不可謂不能說,也不可謂無勇氣。可惜他孤傲、粗俗、好賣弄,一點兒也不顧及他人的人格和尊嚴。因此,僅有口才是不夠的,還要有德。

人大致可分為四種,即有才有德、無才無德、有才無德和有德無才。這四種人對人、對事、對工作的態度是不相同的。有德有才肯定能搞好工作;無德無才不但搞不好工作還會破壞工作;有德無才幹不成大事,偶爾會“砸鍋”,但不會幹壞事;有才無德的人則會壞大事。彌衡就屬於有才無德的那一類人,不但沒有招降劉表,反而自己丟了性命。

有一篇故事,說某個企業登報招聘一名辦公室勤雜工。約有五十多人前來應聘,但這位先生隻挑中了一個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說,“你為何喜歡那個男孩?他既沒帶一封介紹信,也沒有任何人推薦。”

“你錯了,”這位先生說,“他帶來許多介紹信。他在門口蹭掉了腳下帶來的土,進門後隨手關上了門,說明他做事小心仔細;當他看到那位殘疾老人時,就立即起身讓座,表明他心地善良,體貼別人;進了辦公室他先脫去帽子,回答我的提問時幹脆果斷,證明他既懂禮貌又有教養;其他所有人都從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書上邁過去,而這個男孩卻俯身拾起它並放回桌子上;他衣著整潔,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指甲修得幹幹淨淨。難道你不認為這些就是他最好的介紹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