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馬有漏蹄,人有失言”。在日常交談中,難免說漏了嘴,出現了紕漏而使自己陷入窘境。但失言大多是出於無意識的,因而是容易被人諒解的。在使自己陷入極為難堪的境地或者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時,則不妨考慮一下,能否來個將錯就錯,出奇製勝。
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有一句話:“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製感情,它就不可能獲勝。”如果說,我們在遇到尷尬的局麵時心慌意亂、不能控製自己的感情的話,在這種特殊場合下自然會窮於應付。這時,我們不妨來個自娛娛人,將錯就錯。有個關於世界聞名的大畫家畢加索的小笑話。在他18歲時,創作了自己第一幅銅版刻畫。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名英姿颯爽的鬥牛士。不過,他沒想到,真正的圖像在印刷時必然是左右易位的。所以當他看到一個左手持著長矛的鬥牛士時不禁大吃一驚。畢加索對自己犯的過失悶悶不樂,幾乎要將銅版刻畫一毀了之。幸好此時計上心來,他將這幅銅版刻畫稱為“左撇子”。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國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機智過人,但也曾經因一句話差點鑄成大錯。有一次,乾隆想開個玩笑為難紀曉嵐,便問他:“紀卿,忠孝怎麼解釋?”
紀曉嵐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
乾隆立即說:“我以君的身份命令你現在去死!”
“這……”紀曉嵐沒料到他竟然會這麼說,“臣領旨!”
“你打算怎樣死?”
“跳河。”
“好,去吧!”
但紀曉嵐走了不一會兒,又跑回來了。
乾隆問:“紀卿,你怎麼沒死?”
紀曉嵐答:“碰到了屈原,他不讓我死。”
“此話怎講?”
“我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大夫從水裏出來,拍著我的肩膀說:‘曉嵐,這就不對了,想當年楚王是昏君,我不得不死。你和我不一樣,你應該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是,你再死也不遲啊!’”
紀曉嵐就憑這一句,不僅抵製了皇帝的“聖旨”,也化解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