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要學會低調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備“不計前嫌寬以待人”的品質,不要用勢利眼和有色眼鏡看人、看社會。也不能因外界或個人情緒的影響,對人對事表現得時冷時熱。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願意接觸與自己愛好相似、脾氣相投的人,這在無形中也就可能冷落了其他一些人。因此,要想低調做人就要適當地調整情緒,增加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人的交往,尤其對那些曾反對過自己的人,更需要經常與他們交流,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隔閡。
如果領導能夠對下屬的過錯既往不咎,就會以自己的寬容贏得下屬的忠誠。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各個勢力長期混戰,力量此消彼長。曹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唯一能和袁紹相抗衡的力量。
不過在當初,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謀士都與袁紹有書信上的秘密往來,因為他們害怕曹操被袁紹兼並以後自己沒有退身之路。
官渡之戰結束後,在清理戰利品時,曹軍從袁軍大營裏繳獲了一大摞書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密件,那些寫了信的人見秘密即將敗露,一個個膽戰心驚,不知如何是好。正當眾人緊張萬分之際,曹操卻當著眾人的麵,把那些信全部燒掉了,並對他們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前我們就像是雞蛋,而袁軍就像是石頭。我也在為自己的退路擔心,我的屬下這麼做,我完全能夠理解。”
那些提心吊膽的人見曹操如此寬容,又目睹那一大摞書信在烈火中化為灰燼,個個如釋重負,感到空前的輕鬆,同時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那些給袁紹寫過信的人,從此成了曹操忠實的謀士,他們爭相出謀劃策,為曹操的稱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地工作。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麼你就要先怎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因此,付出一份寬容,收獲十份真誠,當領導者用寬容之心對待下屬時,就能激發下屬的潛能,並能贏得下屬的忠心和擁護。
上司和下屬之間很容易產生誤解,形成隔閡。一個有謀略的政治家,常常能巧妙的處理誤解,顯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氣度,使得疑人不自疑,更加忠心的效力於自己。
然而,要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容易的事。一般的人才,都非等閑之輩,能力與野心是同在的,也很容易受到上司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