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化解糾紛講方法(2)(3 / 3)

"哇……"5歲的大剛竟哭起來。

"孩子還小,懂什麼?這麼凶,別嚇著他!"婆婆心疼孫子了。

"都5歲了還不懂事,管孩子自有我的道理。護著他是害他!"

"誰護著他了,5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不能好好說嗎?動不動就嚇他!"

小陳一看,自己再不發話,"火"有越燒越旺之勢,便說:"再說,今天這餃子可就要鹹了喲!平日裏,街鄰、朋友都說我有福氣,羨慕我有一個熱情好客、通情達理的母親,誇獎我有一位事業心強,心直口快的妻子,看你們這樣,別人會笑話的,都是為孩子好。大剛還不快去讓奶奶幫你洗洗手,叫奶奶不要生氣了。"又轉向妻子:"你看你,標準的'美女形象',嘴噘得都能掛十隻桶了。生氣可不利於美容呀!"妻子被他逗樂了。那邊,母親正在給孩子擦著身上的麵粉,顯然氣也消了。

喚起當事人的榮譽感

講述吵架者可引為自豪的一麵,喚起其內心的榮譽感,使其自覺放棄爭吵。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乘務員關車門時夾住了乘客,但自己還不認賬,這時一青年打抱不平,對乘務員說:"你是幹什麼吃的!不愛幹,回家抱孩子去廠乘務員嘴像刀子,兩人吵了起來。"這時,車上有位老工人看看青年胸前的廠徽,想起了什麼,擠了過去,拍拍青年的肩膀說:"小丁,你當機修大王還不夠,還想當個吵架大王嗎?"青年說:"師傅,我可不認識你呀廠"我認識你,上次我去你們廠,你站在門口的光榮榜上歡迎我,那特大照片可神氣呢!"小夥子一下紅了臉。"老工人說:"以後可不要再吵架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嘛。"一場糾紛就這樣平息了。

樹立當事人的高姿態

人們在吵架的時候經常為了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爭執不休。因此,勸架者應抓住一點;在對一方進行勸解時避重就輕,不對雙方道德上的孰優孰劣作出判斷,而是在二者個性、能力的差異上適當地"褒一方,貶一方",使被褒的一方獲得心裏滿足並放棄爭執,而又不傷害被貶的一方,使勸解成功。

小陳和小楊是某學校新來的年輕教師,小陳心眼細,考慮事情周到,小楊性情有些魯莽,但業務能力較強。一次,兩個年輕人發生了爭執,小陳說不過小楊,感覺很委屈,跑到校長處訴苦。校長拍拍小陳肩膀說:"小陳啊,你脾氣好,辦事周到,這個大家都清楚,也都很欣賞,可是小楊天生是個爆性子,牛脾氣一上來什麼都忘了,等脾氣過去了就天下太平了。你是一個細心人,懂得如何團結同事、搞好工作,你怎麼能跟他那爆性子一般見識呢?"一番話說得小陳臉紅了起來。

解除當事人的心頭怨

縮小爭端本身的嚴重性,使一方或雙方看淡爭端,從而緩和情緒,平息風波。

某廠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妻因家庭小事鬧矛盾,女方一氣之下跑到本廠娘家哭訴告狀,說男方欺負她,哥哥聽罷心想:你妹妹結婚不久就遭妹夫欺負,日後還有好日子過?於是氣憤地揚言要去教訓妹夫。這時,父親充當起"和事佬"來首先對兒子說:

"教訓他?別衝動!教訓他就能解決問題嗎?再說,他家又不在廠裏,一個人孤立無援的,你去教訓他,旁人豈不要說閑話?好了,妹妹自己家裏的小事,用不著你操心,還有我和你媽呢。你多管些自己的事去吧。"

待兒子息怒離開後,父親又勸慰女兒說:

"別哭了,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都結婚出嫁了,還耍小孩子脾氣,多羞人。小夫妻哪有不吵架的?我當初和你媽就常吵鬧呢。不過,夫妻吵架不記仇,夫妻吵架不過夜。你不要想得太多,日後凡事要大度些,不要像在娘家那樣嬌氣任性。好,快點回你們小家去,不要讓他到這裏來找你回去,他是個不錯的小夥子。家醜不可外揚,以後丁點兒小矛盾不要動不動就往娘家跑噢?"

女兒點頭止哭,像沒事一樣,回她的小家去了。

夫妻吵架本是稀鬆平常的事,而當事人本身卻認為事情很嚴重。因此,父親在勸慰女兒的過程中,始終強調夫妻鬧別扭隻是"丁點兒"小事情,促使女兒把爭端看得淡一點。女兒在冷靜思考之後,認同了父親的看法,思想疏通了,氣也自然消了。